[发明专利]精参颗粒及其制备工艺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094401.4 申请日: 2011-04-14
公开(公告)号: CN102727742A 公开(公告)日: 2012-10-17
发明(设计)人: 缪珊;王四旺;孙纪元;石小鹏;毕琳琳;王剑波;谢艳华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主分类号: A61K36/8969 分类号: A61K36/8969;A61K9/16;A61P15/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710032 *** 国省代码: 陕西;6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颗粒 及其 制备 工艺
【说明书】:

所属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药物,属于中药及其制备工艺领域。

背景技术

盆腔炎系分为急、慢性两种,为妇科常见病。“患病率为30%左右,多发年龄为30~40岁。近年来性感染因素增多,发病率逐渐趋于上升。”其中慢性盆腔炎由于患病率高,临床表现复杂,且缠绵难愈,病程长,抗菌消炎药疗效较差,且易反复发作,因而现代医学面对这些问题则往往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严重影响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劳动力。

慢性盆腔炎系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炎症经久不愈、而反复发作的妇科常见病,中医辨证属“带下、痛经、症瘕、阴痒”等证范畴。中医认为腰骶属肾、少腹属肝,女子以血为本,肝藏血,肝经络少腹、绕阴器,冲脉(血海)与肝肾关系密切,慢性盆腔炎之病位在肝肾;其中医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指肝肾阴虚、正气不足,标实指以“湿热”为病邪、以“瘀”为病理产物,交错互结于胞宫、胞脉,冲任及气血运行阻滞;该病中医病理演化存在“湿热致瘀、湿热伤正、正虚邪恋”的特点。

现代对慢性盆腔炎的病因病机及证型治法已进行了不少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和显著的疗效。近30年来,由于受抗菌消炎的影响以及活血化瘀方法的推广应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但是,大多数活血化瘀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成药及复方适应症较为局限,覆盖面还不够全面,忽视了气与血的密切关系,忽视了气虚、阴虚也可导致带下、痛经、症瘕的一面,对慢性盆腔炎虚实夹杂的主要病机把握的不准。

精参颗粒的创新之处,在于本方针对目前国内对慢性盆腔炎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研究较少,临床上慢性盆腔炎分型较简单,市场现有中药疗效不尽人意的情况下,重在辨病上下功夫,兼顾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的复杂性,把握慢性盆腔炎虚实夹杂这一主要特点,故本方能紧扣慢性盆腔炎气阴两虚,湿热血瘀互见证的主要病机。这和中医学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虚中夹实的观点相一致,从而更能曲尽病情。进而确立针对性强、标本兼治的治法——补气养阴,清热燥湿,活血化瘀。在组方选药上,既符合中医传统用药理论,又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和当代名家的临床经验。是一个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使用方便的方药;该方药一旦研制成功,将填补市场空档,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所以,本组方切实可行,开发前景广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临床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价格低廉且应用范围广泛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药物及其制备工艺。

具体实施方案

本发明的实现是在现代药理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祖国医学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认识及治疗原则,制备具有补气养阴,清热燥湿,活血化瘀功效的药物。为实现上述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精参颗粒由黄精、苦参、丹参、川芎、仙鹤草5味中药组成并经提取和制备而成,其各味中药的重量配比是黄精6-12份、苦参9-18份、丹参5-10份、川芎5-10份、仙鹤草5-10份;其制备方法是以上5味中药加10倍量水,煎煮2次,第1次2.0小时,第2次1.0小时,过滤,收集滤液并在70℃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2的稠膏,备用;按稠膏∶蔗糖∶糊精=1∶3∶1~1.5的比例混合,充分搅拌均匀,70℃以下干燥,粉碎成80目细粉,用80%乙醇制粒,自然干燥4小时后,再置70℃烘干,整粒,分装,制成1000包,即得。

通过以上方法制得的精参颗粒具有补气养阴,清热燥湿,活血化瘀。主治慢性盆腔炎,症见少腹隐痛或针刺样疼痛,阴痒带下,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眩晕疲乏,口燥咽干等气阴两虚,湿热血瘀等证。

精参颗粒中的黄精,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功能养阴润肺,补脾益气,滋肾填精。黄精补脾益气古人多有论述,如《本经别录》所谓:“补中益气”。又善于补阴的长处则易于忽略,所以《本经逢源》谓:“黄精为补中宫之胜品,宽中益气,使五脏调和,肌肉充盛,骨髓坚强,皆是补阴之功。”《本草便读》谓:“黄精味甘如饴,性平质润,为补养脾阴之正品。”可见其特点是气阴双补,符合慢性盆腔炎的主要病机——气阴两虚,故为君药,扶正以驱邪。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精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对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酸菌607、结核杆菌、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以及多种致病性真菌有抑菌作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44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