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沙门氏菌的聚丙烯酰胺凝胶芯片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58829.3 | 申请日: | 201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1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叶旭红;王一明;林先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Q1/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沙门氏菌 聚丙烯酰胺 凝胶 芯片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致病菌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gyrB基因沙门氏菌特异序列的用于沙门氏菌检测的聚丙烯酰胺凝胶芯片。
背景技术
沙门氏菌是进出口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也是导致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原菌,在我国占食物中毒的第一位。国外由于沙门氏菌造成的中毒事件也屡见不鲜,2008年美国圣保罗沙门氏菌感染疫情爆发,沙门氏菌蔓延至23个州,228人感染,其中造成一人死亡。我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明确规定沙门氏菌为必检项目。因此准确、快速地检测食物及环境中的沙门氏菌,对于沙门氏菌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PCR方法检测,但是需要对PCR产物进行后处理,极易导致PCR产物污染,而且也有一定的非特异性扩增。基因芯片方法由于其具有检测效率高,快速,简便,自动化程度高等优势已经成为分子检测中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聚丙烯酰胺凝胶芯片检测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本发明的芯片探针基于gyrB基因。gyrB基因即促旋酶(gyrase)的B亚单位基因,属于信息通路中与DNA复制、限制、修饰或修复有关的蛋白编码基因。gyrB基因序列全场约1.2~1.4kb,平均碱基替换率为每100万年变化0.7%~0.8%,比16S rDNA的每5000万年变化1%的速度快。另外,由于其作为蛋白编码蛋白,其所固有的遗传密码子的兼并性使得DNA序列可以发生较多的变异而不改变氨基酸序列,尤其是密码子的第三位碱基,这就使得gyrB基因序列在鉴定细菌近缘种方面,具有较高的分辨率。Lzumi等通过分析9株变形假单胞菌的gyrB基因序列,设计出特异性引物,并对肠道和肾脏样品进行PCR分析,结果表明,此种方法可以快速检测由变形假单胞菌引起的疾病。目前,gyrB基因序列分析在蛭弧菌属、芽孢杆菌属、巴氏肺炎球菌属和苯酚分解菌等相近菌株的快速检测中效果显著。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对基于gyrB基因,能够快速检测沙门氏菌的聚丙烯酰胺凝胶芯片,此芯片能够高效、快速地检测出试样中含有的各种沙门氏菌。
技术方案:
一种检测沙门氏菌的聚丙烯酰胺凝胶芯片,包括固相载体和点载在固相载体上的一条寡聚核苷酸片段,序列为:S-Acryl: 5’-TTTTTTTTCTGCTGGCAGAATAC-3’。
所述及的寡聚核苷酸片段为基于沙门氏菌的gyrB基因专一序列,包括7种沙门氏菌的gyrB基因片段。
所述及的沙门氏菌的gyrB基因片段由扩增gyrB基因通用引物扩增获得,序列为:
TEMgyr-for: AACGCCGATCCACCCGAA
TEMgyr-rev: GAATCGCCTGGTTCTTGC,5’端TAMRA荧光标记。
检测沙门氏菌的聚丙烯酰胺凝胶芯片在检测沙门氏菌第II 亚属Salmonella sub-genus II(CMCC50215)、沙门氏菌第III 亚属Salmonella sub-genus III b(CMCC50381)、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CMCC50335)、肠炎沙门氏菌danysz 变种Salmonella enteritidis var. danysz(CMCC50100)、鸡沙门氏菌Salmonella gallinarum(CMCC50770)和曼彻斯特沙门氏菌Salmonella manchester(CMCC50380)中的应用。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芯片具有检测周期短、操作简单、结果可靠、灵敏度及自动化强高等优点,有助于对人和动物常见所有沙门氏菌病的早期临床诊断,并对于公共卫生,畜牧兽医和口岸检疫中的致病性沙门氏菌的检出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 是应用本发明沙门氏菌PCR快速检测芯片的检测准确性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现采用该芯片,对7株常见沙门氏菌进行检测,同时以6株粪便中常见的其它致病菌株做为对照,来验证本发明快速检测芯片的准确性及灵敏度。
一、检测样品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88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包含辛伐他汀和烟酸的双单元制剂
- 下一篇:笼式人工礁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