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油泵出油盘的制造工艺及出油盘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53713.0 | 申请日: | 2011-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55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韩金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金红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浚雄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44254 | 代理人: | 张少君 |
地址: | 51005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油 油盘 制造 工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油泵的出油盘,特别是汽油泵出油盘的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汽油泵的作用是把汽油从油箱中吸出,并经管路和汽油滤清器压送到化油器的浮子室内。正是由于有了汽油泵,汽油箱才能安放到远离发动机的汽车尾部,并低于发动机。
如图1所示,汽油泵包括壳体100,壳体100内设有马达200,壳体100的一端安装有前端盖300,壳体100的另一端安装有后端盖400,前端盖300设有进油口3001,后端盖400上设有出油口4001,壳体100内位于前端盖300的一端安装有出油盘500,出油盘500内设有叶轮600,马达的输出轴穿过出油盘500并带动叶轮旋转,出油盘500的进油端处安装有进油盘700,进油盘700和前端盖300之间设有泄压弹簧800。
上述汽油泵的工作原理是:启动马达200后,马达的输出轴带动叶轮600旋转,此时,油从进油口3001进入到进油盘700,并经出油盘500从出油口4001输出。
所述的出油盘500包括盘体501,盘体501具有一腔体502,腔体502的底面设有弧形出油槽,腔体502的侧壁上设有内衬套503。目前,制造此出油盘的方法是先在模具中成型 盘体501,然后,将内衬套503压入到腔体502内。采用这种方法存在以下的缺点:1)采用压入的方式会造成内衬套上表面套与盘体上表面的距离不一致,从而影响批量生产的质量;2)内衬套与盘体的同轴度会不一致,从而影响制造的精度;基于上述的缺点,最终会造成汽油泵的流量不统一,从而影响汽车的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油泵出油盘的制造工艺及出油盘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出油盘的精度,且制造成本又低。
为达到上述目的,汽油泵出油盘的制造工艺为将盘体和内衬套在模具中一体成型,包括以下步骤:
(1)开模,开模压力为15~45N,开模的速度为10~28m/s;
(2)将内衬套放入到模具中;
(3)合模,合模的压力为15~80 N,合模速度为5~45 m/s;
(4)注射,注射的时间为18~23S;
(5)保压,其中保压压力为14~17 N,保压时间为18~25S;
(6)保压完成后进行上述步骤(1),同时进行步骤(7);
(7)顶出成型产品,其中,顶出压力为0~3 N,顶出速度为11~12 m/s;
(8)顶退,其中顶退压力为0 ~5N,顶退的速度为12~15 m/s。
上述制造工艺,将盘体和内衬套在模具中一体成型,则能保证内衬套的上表面到盘体的上表面的距离是相同的,内衬套与盘体的同轴度精度高。
作为改进,所述的开模包括三个阶段,依次为慢速开模、快速开模和减速开模;其中慢速开模的压力为42~45 N,速度为25~28 m/s;快速开模的压力为22~26 N,快速开模的速度为28~32 m/s;减速开模的压力为15~17 N,速度为10~13 m/s。在开模时依次进行上述三个阶段,不仅不容易因开模而损坏成型产品,而且能提高开模的效率,即,慢速开模是为了防止因突然开模而拉裂成型产品,快速开模能提高开模的效率,减速开模是为了防止损坏模具本身。
作为改进,所述的合模依次包括快速合模、低压合模和高压合模;其中快速合模的压力为45~50 N,速度为40~45 m/s;低压合模的压力为15~17 N,速度为5~8 m/s;高压合模的压力为75~80 N,速度为20~35 m/s。所述的快速合模是为了提高合模效率,低压合模是为了防止因合模而损坏模具,高压合模是为了提供足够的锁模力。
作为改进,所述的注射包括一次注射、二次注射和三次注射;其中,一次注射的压力为32~35 N,注射速度为30~32 m/s;二次注射的压力为28~32 N,注射速度为26~29 m/s;三次注射的压力为20~23 N,注射速度为10~13 m/s。采用三次注射能提高成型产品的成型质量。
作为改进,所述的顶出分一次顶出和二次顶出,其中一次顶出的顶出速度为12 m/s,二次顶出的顶出速度为11 m/s。二次顶出的速度相对于一次顶出的速度慢是为了防止因顶出速度过快而顶到上模上,造成顶针的弯折或断裂。
作为改进,所述的顶退分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其中第一阶段的压力为5 ~7N,顶退速度为14~15 m/s;第二阶段的压力为0~2N,顶退速度为12~13 m/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金红,未经韩金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37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载抗菌药物疝补片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压差计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