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终端、提供多播或广播服务的方法、以及网络实体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053596.8 申请日: 2006-01-20
公开(公告)号: CN102075870A 公开(公告)日: 2011-05-25
发明(设计)人: 拉尔夫.贝克尔 申请(专利权)人: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H04W4/06 分类号: H04W4/06;H04W28/18;H04W72/04
代理公司: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代理人: 陆军
地址: 日本*** 国省代码: 日本;JP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移动 终端 提供 广播 服务 方法 以及 网络 实体
【说明书】: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6年1月20日,申请号为200680005089.4、题为“向接收多播或广播服务的移动终端提供关于个体载体的关系的信息”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经由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接入网向移动终端(的用户)提供多播或广播服务的方法。该多播或广播服务被关联于用于提供多播或广播服务的多个载体:另外,本发明涉及用于向用户提供多播或广播服务的移动终端,还涉及用于经由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接入网向移动终端提供多播或广播的网络实体。

背景技术

编码技术中的最近进展允许以多路流例如可替换的(alternative)(联播)或可选的(分层多播)的方式来传输广播/多播服务的数据。这种手段已经引起了因特网协会的注意,因其使能多播通信中的粗粒质量适应(coarse-grainedquality adaptation),且在其上已经做了一些工作,例如DiffServ(区分服务-见Blake等的“An Architecture for Differentiated Service”,RFC 2475,1998、在http://www.ietf.org上可查IETF的所有的RFC和因特网草案)、RSVP(见Braden等的“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RSVP)-Version 1 MessageProcessing Rules”,RFC 2209,1997)、或NSIS(见Hancock,“Next Steps inSignaling:Framework”,因特网草案(draft-ietf-nsis-fw-05.txt),2003)。然而,3G通信网络的架构例如3GPP网络的架构不同于因特网的架构,因而需要不同的或附加的解决方案。

带宽-加强(bandwidth-intensive)的多媒体应用的越来越扩散到不同类的用户群导致了在因特网中多播速率和拥塞控制领域内的更深的研究。由于McCanne等(见McCanne等的“Receiver-driven Layered Multicast”,Proceedingsof ACM SIGCOMM’96,第177到130页,1996)的先驱工作,多速率多播已经被视为对于流情况下的速率适应性的非常有希望的手段。已经提出了用于基于累积分层数据组织(分层地编码)或流复制(独立和可替换的流)、使用映射到不同质量级的多个多播组来传输相同内容的技术。另外,两种手段的组合也是可能的。例如,可以考虑以不同的数据速率或对不同的丢失率鲁棒的标准编码机制来编码单个音频流和几个可替换的视频流的会话。

通常,因特网多播模型提供了用于用不同QoS参数来向多播分布树的子集分布数据的基本机制。使用因特网群组管理协议(IGMP-见在http://www.ietf.org上可得的Fenner,“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Version 2”,RFC 2236)与多播路由器进行通信的主机原则上可以通过加入/离开多播组来积极地使子树的QoS适应。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通信网络例如移动通信网络都遵循因特网的端到端范例。在这点上,遵照端到端的原则意味着,端主机负责适应于网络状况,其唯一依赖于内含(implicit)的网络信令、即丢包和延时变化。

另一方面,移动通信网络通常遵循对于QoS规定(provision)的网络中心手段,这导致不同的广播/多播服务模型。订户被允许通过IGMP或类似的信令来向专用网络节点表述他们对于多播会话的兴趣。但是,沿着其提供服务数据的数据分布树是网络自主地建立和当需要时例如响应于切换(handover)来修改的。这种手段特别有优势,因为无线网络控制器具有可用资源的知识(例如,通过提供资源控制功能),且它允许向端用户提供或多或少的无缝服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35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