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型GaN上双层透明电极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47477.1 | 申请日: | 2011-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42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昊翔;叶志镇;吕建国;江忠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士兰明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36 | 分类号: | H01L33/36;H01L33/4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gan 双层 透明 电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极,尤其涉及一种P型GaN上双层透明电极。
背景技术
GaN基材料是一种理想的短波长发光器件材料。随着蓝紫光GaN基LED的实用化,白光LED将可能取代各种传统的照明光明,照明技术会迎来一场新的革命。但目前GaN基LED的制作,还依然存在一些技术难题,如P型GaN上欧姆接触电极的制备。Ni/Au是常用的P型GaN接触电极,但是Ni/Au是不透明的,这制约了GaN基LED发光效率的提高。
目前,LED透明电极主要采用氧化铟锡(ITO)。ITO具有透明、导电的特性,但是ITO作为透明电极难以实现电流的均匀扩散,而且稳定性不好。再者,全世界In储量很少,价格很高,而且ITO具有毒性。因而,找到一种新的透明电极结构,取代或部分取代ITO,且在P型GaN上获得低阻、电流均匀扩散、高透光率和高稳定性的欧姆接触,从而提高LED发光效率,一直是科研人员关注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P型GaN上双层透明电极
P型GaN上双层透明电极包括P型GaN层、ITO薄膜和ZnO基薄膜;在P型GaN层上顺次设有ITO薄膜和ZnO基薄膜,ITO薄膜为第一透明导电层,ZnO基薄膜为第二透明导电层。
所述的ITO薄膜的厚度为1~1000微米。所述的ZnO基薄膜为B、Al、Ga、In、F、Cl、Si、Sn、Zr或Ti掺杂的ZnO薄膜,电阻率为10–4~10–5Ωcm。所述的ITO薄膜和ZnO基薄膜的沉积方法为溅射、蒸发、喷雾热分解或化学气相沉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ITO作为第一透明导电层,热稳定性好,与P型GaN可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
2)施主掺杂的ZnO基薄膜作为第二透明导电层,透光率高,化学稳定性好,对ITO第一透明导电层起到保护作用;
3)ITO与ZnO界面晶格匹配性好,利用ITO与ZnO的双层透明电极结构,能促进电流均匀扩散到电极表面,提高器件性能;
4)ITO与ZnO双层透明电极结构,可实现低阻、电流均匀扩散、高透光率和高稳定性的要求,从而提高GaN基LED的发光效率和寿命;
5)采用ITO与ZnO的双层透明电极结构,可以部分取代ITO薄膜,从而降低器件材料成本,也有利于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P型GaN上双层透明电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 P型GaN上双层透明电极包括P型GaN层1、ITO薄膜2和ZnO基薄膜3;在P型GaN层1上顺次设有ITO薄膜2和ZnO基薄膜3,ITO薄膜2为第一透明导电层,ZnO基薄膜3为第二透明导电层。
所述的ITO薄膜2的厚度为1~1000微米。所述的ZnO基薄膜3为B、Al、Ga、In、F、Cl、Si、Sn、Zr或Ti掺杂的ZnO薄膜,电阻率为10–4~10–5Ωcm。
所述的ITO薄膜2和ZnO基薄膜3的沉积方法为:溅射、蒸发、喷雾热分解或化学气相沉积。
实施例1:
在P型GaN层1上自下而上采用磁控溅射技术依次沉积作为第一透明电极层的ITO薄膜2和作为第二透明电极层的ZnO基薄膜3。采用P型GaN上ITO和ZnO基双层电极的GaN基LED,其发光效率可提高1~5%。
实施例2:
在P型GaN层1上自下而上采用蒸发技术依次沉积作为第一透明电极层的ITO薄膜2和作为第二透明电极层的ZnO基薄膜3。采用P型GaN上ITO和ZnO基双层电极的GaN基LED,其发光效率可提高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士兰明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士兰明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474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