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的润滑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63136.7 | 申请日: | 2010-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15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片山昭彦;寺田贵则;山田春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NTN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M1/06 | 分类号: | F01M1/06;F01M1/08;F01M1/16;F01M9/10;F02F1/24;F16C3/14;F16C9/02;F16C9/04;F16C19/26;F16C19/46;F16C33/46;F16C33/66;F16H53/02;F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润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等的发动机的润滑装置,特别是涉及降低润滑油量的装置。
背景技术
基于图14说明现有的双缸以上4冲程发动机中的润滑装置的供油系统。成为润滑对象的轴承是,与曲轴1的轴颈(journal)2嵌合的轴颈轴承3、曲柄销4和连杆5之间与曲柄销4嵌合的连杆大端部轴承6、和与活塞9的活塞销7嵌合的连杆小端部轴承8。在凸轮轴10中是凸轮轴轴承11,在平衡轴12中是平衡轴轴承38(专利文献1、同2、同3)。
另一方面,成为供给润滑油的对象的滑动部是:活塞9和汽缸内壁13之间的活塞滑动部14;和凸轮轴10的凸轮15和挺杆16之间的凸轮滑动部17。
供油系统,如图所示,在与内置于发动机的油泵18连接的主通路19设置有曲轴1一侧的各气缸的轴承供油通路21,在凸轮轴10一侧设置有轴承供油通路22和各气缸的滑动部供油通路23。在平衡轴12一侧设置有轴承供油通路39。
上述的轴承供油通路21经由轴支承部24从轴颈轴承3的油孔25在径方向上贯通轴颈2,通过到达该轴颈轴承3的相反侧内周面的通路对轴颈轴承3供油。该轴承供油通路21在轴颈2的内部分支,该分支通路26到达连杆大端部轴承6的内径面对其供油。连杆大端部轴承6具有油孔25。轴承供油通路21、分支通路26和油孔25设定为 5~6mm左右的直径,油孔25不具有限制供油量的功能。
经由连杆大端部轴承6的上述油孔25进入到连杆大端部28的通路向外部开放,从其开放口29对于上述活塞滑动部14和连杆小端部轴承8,如箭头A所示,通过利用旋转时的离心力喷射润滑油进行供 油(专利文献2)。
另外,在凸轮轴10中,从轴承供油通路22经由油孔25对凸轮轴轴承11供油。从滑动部供油通路23也对凸轮15和挺杆16之间的凸轮滑动部17供油。在平衡轴12中,经由油孔25从轴承供油通路39对平衡轴轴承38供油。上述的轴承供油通路22、39和油孔25均设定为 5~6mm左右的径,油孔25不具有限制供油量的功能。
上述轴颈轴承3、连杆大端部轴承6、连杆小端部轴承8、凸轮轴轴承11和平衡轴轴承38均使用现有的由轴瓦和轴承构成的滑动轴承50(专利文献1)。在图14中,分别对各轴承3、6、8、11和38在括号里附加符号50表示。
另一方面,滚针轴承以轴承投影面积小的比例具有高负载容量和高刚性,与滑动轴承相比具有低摩擦,并且能够以少的润滑油量进行运转的优良特性。着眼于该点,作为曲轴的轴颈轴承使用滚针轴承的提案尽早已加以实施(专利文献4)。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2712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16133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213323号公报
专利文献4:美国专利第1921488号说明书和附图
发明内容
发明想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充分发挥滚针轴承的上述特性,考虑在发动机的润滑装置中,通过滚针轴承构成曲轴1的轴颈轴承3、连杆大端部轴承6、连杆小端部轴承8、凸轮轴轴承11和平衡轴轴承38的全部或一部分。
但是,滚针轴承存在润滑油从相邻的滚针彼此的间隙向轴承外部容易泄漏的倾向。因此,在与曲轴1有关的轴承供油通路21中,通过滚针轴承分别构成相对位于上游的轴颈轴承3和连杆大端部轴承6,将供油量限制为其运转能够进行的程度的情况下,存在位于最下游的活塞滑动部14和连杆小端部轴承8的供油量不足的问题。
在该情况下,如上所述,滚针轴承能够以少的润滑油量进行运转,所有由滚针轴承构成的连杆小端部轴承8,即使为少量只要确保能够运转的量的供油就没有故障。对此,在活塞滑动部14中,滚针轴承的能够运转的程度的供油量中,存在供油不足产生润滑不良的问题。
所以,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在发动机的润滑装置中,通过使用滚针轴承替代现有的滑动轴承来降低润滑油量,另一方面,在活塞滑动部中,没有引起供油不足的问题的发动机的润滑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TN株式会社,未经NTN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631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