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摆动内啮合型的行星齿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55697.2 | 申请日: | 201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69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芳贺卓;志津庆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1/32 | 分类号: | F16H1/3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温旭;郝传鑫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摆动 啮合 行星 齿轮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摆动内啮合型的行星齿轮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图5~图7所示的摆动内啮合型行星齿轮装置。
该行星齿轮装置10具备外齿轮12、14、16及该外齿轮12、14、16所内啮合的内齿轮18。外齿轮12、14、16的轴向侧部配置有凸缘体20。凸缘体20上沿圆周方向一体设置有多个内销22。内销22贯穿外齿轮12、14、16且与该外齿轮12、14、16的自转同步。在该例子中,行星齿轮装置10通过内齿轮18与壳体24成为一体来固定。因此,该外齿轮12、14、16的自转经内销22从凸缘体20被取出。即,在该以往例中,通过输入轴24的旋转经偏心体26、28、30使外齿轮12、14、16与内齿轮18内啮合。由此,能够通过与该自转同步旋转的内销22从凸缘体20取出外齿轮12、14、16的自转,并能够实现相当于(内齿轮与外齿轮的齿数差:该例子中为1)/(外齿轮的齿数)的减速。
行星齿轮装置10的内部封入有润滑脂,对外齿轮12、14、16与偏心体26、28、30之间的轴承34、36、38或外齿轮12、14、16与内齿轮18的啮合部40、42、44等进行润滑。
但是,对这种摆动内啮合型行星齿轮装置10而言,存在行星齿轮装置10内封入的润滑脂无法良好地遍布所述轴承部34、36、38或啮合部40、42、44等之类的问题。尤其,在如上所述的以往例中,各外齿轮12、14、16的齿部附近形成有齿厚增大的厚壁部12A、14A、16A,该厚壁部12A、14A、16A在轴向上定位各外齿轮12、14、16。因此,因该厚壁部12A、14A、16A的存在而导致行星齿轮装置10内的空间在半径方向上被隔断,阻碍已封入的润滑脂在半径方向上的移动。
因此,在上述以往例中,如图6及图7所示,还公开有设法在外齿轮12(14、16)的厚壁部12A(14A、16A)局部形成缺口部12B(14B、16B)的结构。已封入的润滑脂能够通过该缺口部12B(14B、16B)在半径方向上顺畅地移动于行星齿轮装置10内的空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6-64128号公报(图1~图3)
然而,这样在外齿轮的厚壁部设置缺口部的结构存在如下问题:由于齿宽因该缺口部的存在而缩小,因此相应地外齿轮的强度(或者耐久性)降低。尤其,由于该外齿轮的齿宽在圆周方向上局部变小,所以啮合时应力易集中在该缺口部,在这点上也存在外齿轮的强度容易下降这样的问题。另外,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在外齿轮的一侧面设置凸部来使润滑脂移动的结构,但是此时,外齿轮的齿宽在整周上变小,仍然存在强度下降之类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种以往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不降低外齿轮的强度或耐久性,就能够使已封入的润滑脂在半径方向的移动更加顺畅地进行,并且使润滑脂充分遍布于需要润滑的部位。
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摆动内啮合型的行星齿轮装置解决上述课题,该摆动内啮合型的行星齿轮装置具备:外齿轮;内齿轮,所述外齿轮与其进行内啮合;凸缘体,配置于所述外齿轮的轴向侧部;自转同步部件,沿圆周方向在所述凸缘体上设置为多个,并且贯穿于所述外齿轮且与该外齿轮的自转同步,用于取出或限制该外齿轮的自转。其中,在所述凸缘体的轴向外齿轮侧的面上的所述自转同步部件之间沿半径方向形成有槽。
在这种摆动内啮合型行星齿轮装置中,为了进行外齿轮的定位,不得不使该外齿轮彼此或者使外齿轮与其他部件抵接,因此因用于该定位的抵接部的存在而极易疏忽润滑脂在半径方向上的移动。该问题能够通过例如将润滑脂的供脂口和排脂口夹着该抵接部而配置在不同的空间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这种行星齿轮装置在结构上本来就很难实现这种配置本身。另外,即使假设能够夹着抵接部而在半径方向的不同空间配置供脂口和排脂口,将润滑脂越过该抵接部而封入至其他空间也使封入阻力变得非常大,工作效率大幅降低。
因此,在本发明中,着眼于将多个自转同步部件(之前的以往例时为内销22)在圆周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于凸缘体这点。在本发明中,在隔开该间隔的部分(不存在自转同步部件的部分)的凸缘体上沿半径方向形成槽。因此,通过该槽能够在半径方向上确保极大的“润滑脂通道”。
其结果,变得无需在外齿轮的一部分形成缺口部,所以该外齿轮的强度或耐久性当然不会降低,就能够使已封入的润滑脂在装置内向半径方向顺畅地移动,(即使在必须使供脂口和排脂口在靠近的位置处开口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润滑脂充分遍布于需要润滑的所有部位。
发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556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汇流条
- 下一篇:无线电接收机及用于控制无线电接收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