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天线匹配装置、天线装置及移动通信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53981.6 | 申请日: | 201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85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加藤 登;石野 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1Q1/50 | 分类号: | H01Q1/50;H01P5/02;H01Q1/24;H01Q9/1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张鑫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线 匹配 装置 移动 通信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线匹配装置、天线装置及移动通信终端,特别涉及对于便携式电话等移动通信终端的天线而言是最合适的天线匹配装置、天线装置、及包括该天线装置的移动通信终端。
背景技术
以往,在移动通信终端中,使用一种用于使天线和与其连接的馈电部(包含RF电路)之间的阻抗进行匹配的匹配电路。作为这种匹配电路,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已知有将构成匹配电路的元件与多层基板形成一体化的技术。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如下技术:为了形成宽频带的天线,使构成偶极子天线的两个辐射单元经由耦合用线圈元件进行耦合。
而若将构成所述匹配电路的元件和所述耦合用线圈元件作为分别独立的元器件进行搭载,则搭载用的空间增大,难以应用于要求小型化的移动通信终端。另外,还需要使这些元件的阻抗进行匹配,阻抗特性的设计变得复杂。
另一方面,以往,作为终端内置型的天线,如专利文献3的图15所记载的那样,已知有由底板、馈电点、单极子形状的天线辐射元件构成的天线,或者已知有上述文献3的图16所记载的反F天线。然而,这些天线的频带较窄,难以在宽频带下使用。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4-33625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用新型实开昭62-2451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7-2820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实现小型化并且容易进行阻抗特性设计的天线匹配装置。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在于,提供可在宽频带下使用的天线装置及移动通信终端。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天线匹配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与第一辐射单元连接的第一天线端子、与第二辐射单元连接的第二天线端子、与馈电部连接的馈电端子;
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一天线端子和所述第二天线端子之间的天线耦合电路;以及
连接在所述第一及第二天线端子和所述馈电端子之间的匹配电路,
所述天线耦合电路和所述匹配电路与预定的基板形成为一体。
所述天线匹配装置中,由于将用于使第一辐射单元和第二辐射单元进行耦合以实现宽频带化的天线耦合电路、和用于实现天线部和馈电部之间的阻抗匹配的匹配电路与预定的基板形成为一体,因此可集成为小型化,且容易进行阻抗特性设计。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天线装置包括天线部、和与该天线部连接的匹配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部具有与一对信号线分别连接的第一辐射单元和第二辐射单元、以及使该第一辐射单元和第二辐射单元进行耦合的耦合元件,
所述匹配部与所述一对信号线串联连接,且具有第一谐振电路和第二谐振电路,该第一谐振电路和第二谐振电路具有彼此不同的谐振频率,且彼此耦合。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移动通信终端内置有包括天线部、和与该天线部连接的匹配部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部具有与一对信号线分别连接的第一辐射单元和第二辐射单元、以及使该第一辐射单元和第二辐射单元进行耦合的耦合元件,
所述匹配部与所述一对信号线串联连接,且具有第一谐振电路和第二谐振电路,该第一谐振电路和第二谐振电路具有彼此不同的谐振频率,且彼此耦合,
所述匹配部与具有RF电路的馈电电路连接。
所述天线部中,与一对信号线分别连接的第一辐射单元和第二辐射单元通过耦合元件(优选为电感元件)进行耦合,从而在宽频带下增益较大。所述匹配部与一对信号线串联连接,且具有第一谐振电路和第二谐振电路,该第一谐振电路和第二谐振电路具有彼此不同的谐振频率,且彼此耦合,从而使所述天线部的阻抗与馈电电路的阻抗在宽频带下进行匹配。这样,通过包括宽频带的天线部、和可在宽频带下进行阻抗匹配的匹配部,从而本发明所涉及的天线装置可在宽频带下使用。
根据第一方式的天线匹配装置,可实现小型化,且容易进行阻抗特性设计。另外,根据第二及第三方式的天线装置及移动通信终端,通过包括宽频带的天线部、和可在宽频带下进行阻抗匹配的匹配部,从而可进行宽频带下的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包括天线匹配装置的天线装置的第一例的框图。
图2是表示构成所述天线装置的天线部的相对于频率的增益的曲线图。
图3是表示所述天线部的阻抗的史密斯图。
图4是表示构成所述天线装置的匹配部的阻抗的史密斯图。
图5是表示所述匹配部的相对于频率的反射特性的曲线图。
图6是表示匹配部的变形例1的等效电路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539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