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缩比可变V型内燃机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34725.2 | 申请日: | 2010-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21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立野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D15/04 | 分类号: | F02D15/04;F02B75/04;F02F1/00;F02F1/18;F02M35/10;F02M35/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柳春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缩比 可变 内燃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比可变V型内燃机。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由于内燃机负荷越低则热效率就越差,因而期望提高内燃机低负荷时的机械压缩比((上死点气缸体积+冲程体积)/上死点气缸体积)来提高膨胀比,由此改善热效率。为此,公知的是通过使气缸体与曲轴箱相对移动来改变气缸体与曲轴之间的距离,由此改变机械压缩比。
对于V型内燃机,提出了使两个气缸组的各个气缸体部分分别沿着各气缸组的气缸中心线相对于曲轴箱进行相对移动的方案,但难以通过一个连杆机构(或者凸轮机构)来使每个气缸体部分相对移动,由于每个气缸体部分需要一对连杆机构(或者凸轮机构),因此整体上需要两对连杆机构。
为了减少连杆机构的数量,提出了一种压缩比可变V型内燃机,其中,将两个气缸组的气缸体构成为一体,并通过一对连杆机构使如此构成为一体的气缸体相对于曲轴箱进行相对移动(参考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5-11374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5-25664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5-11373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9-0974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前述的压缩比可变V型内燃机中,当使气缸体相对于曲轴箱进行相对移动时,如果从前面观看时两个气缸组之间的气缸体中心线与通过曲轴中心的内燃机中心线准确一致,则能够在气缸体的各个移动位置,使得一个气缸组中的上死点的连杆的中心线与气缸中心线之间的角度等于另一个气缸组中的上死点的连杆的中心线与气缸中心线之间的角度,并使得一个气缸组的机械压缩比等于另一个气缸组的机械压缩比。
但是,在前述的压缩比可变V型内燃机中,当使气缸体相对于曲轴箱进行相对移动时,从前面观看时气缸体中心线与内燃机中心线相分离。
此外,当使气缸体相对于曲轴箱进行相对移动时,即使想要在从前面观看时使气缸体中心线与内燃机中心线相一致,由于用于使凸轮机构或连杆机构可动的间隙的缘故,有时气缸体中心线与内燃机中心线也不会准确地一致。
如此,当使气缸体相对于曲轴箱进行相对移动时,从前面观看时气缸体中心线与内燃机中心线不准确一致的情况下,在各个相对移动位置,一个气缸组的机械压缩比与另一个气缸组的机械压缩比有时会不相等。
从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将两个气缸组的气缸体构成为一体并相对于曲轴箱相对移动该两个气缸组的气缸体的压缩比可变V型内燃机中,能够进行调整以使得各相对移动位置处的两个气缸组的机械压缩比相等。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比可变V型内燃机将两个气缸组的气缸体构成为一体,并相对于曲轴箱相对移动所述两个气缸组的气缸体,所述压缩比可变V型内燃机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相对移动机构,其使所述气缸体的一个气缸组侧相对移动;以及第二相对移动机构,其使所述气缸体的另一个气缸组侧相对移动;其中,所述第一相对移动机构和所述第二相对移动机构能够被独立地控制,并能够使得第一相对移动距离和第二相对移动距离不同,所述第一相对移动距离是由所述第一相对移动机构带给所述气缸体的一个气缸组侧的、在从前面观看时的通过曲轴中心的内燃机中心线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距离,所述第二相对移动距离是由所述第二相对移动机构带给所述气缸体的另一个气缸组侧的、在所述内燃机中心线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比可变V型内燃机的特征在于,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比可变V型内燃机中,所述第一相对移动机构是具有一个自由度的连杆机构,所述第二相对移动机构是具有两个自由度的连杆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比可变V型内燃机的特征在于,在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缩比可变V型内燃机中,当所述第一相对移动距离和所述第二相对移动距离被改变了时,通过所述第一相对移动机构对所述第一相对移动距离进行反馈控制或者通过所述第二相对移动机构对所述第二相对移动距离进行反馈控制,以使代表一个气缸组的燃烧压与代表另一个气缸组的燃烧压之差落入允许范围内。
发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347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形成电容器的方法
- 下一篇:具有旋转运动和锁定按钮的安全剃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