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减振力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02507.0 | 申请日: | 2010-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20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延庆;水田祐一;本间干彦;穗积仁;田畑雅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G17/015 | 分类号: | B60G17/015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高培培;车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用减振力 控制 装置 | ||
1.一种车辆用减振力控制装置,对于设置于各车轮与车体之间的各减振力发生装置,计算基于第一目标控制量和第二目标控制量的最终目标控制量,所述第一目标控制量至少用于对横摇方向的车体的姿态变化进行抑制,所述第二目标控制量至少用于针对横摇方向的车体振动提高乘坐舒适性,并基于所述最终目标控制量控制所述减振力发生装置的减振系数,所述车辆用减振力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目标控制量是应作为一定的基本控制量与可变控制量之和而计算出的控制量,计算所述第一目标控制量以及所述可变控制量,计算比所述基本控制量接近所述第一目标控制量的修正后的基本控制量,将修正后的基本控制量与所述可变控制量之和作为所述最终目标控制量。
2.一种车辆用减振力控制装置,对于设置于各车轮与车体之间的各减振力发生装置,计算基于第一目标控制量和第二目标控制量的最终目标控制量,所述第一目标控制量至少用于对横摇方向的车体的姿态变化进行抑制,所述第二目标控制量至少用于针对横摇方向的车体振动提高乘坐舒适性,并基于所述最终目标控制量控制所述减振力发生装置的减振系数,所述车辆用减振力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目标控制量是应作为一定的基本控制量与可变控制量之和而计算出的控制量,计算所述第一目标控制量以及所述可变控制量,将所述第一目标控制量与所述可变控制量之和作为所述最终目标控制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减振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计算所述第一目标控制量作为用于对低频带的车体的姿态变化进行抑制的控制量,计算所述可变控制量作为用于针对比所述低频带高的频带的车体振动提高乘坐舒适性的控制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减振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计算所述可变控制量作为用于针对起伏方向、纵摇方向以及横摇方向的车体振动提高乘坐舒适性的控制量。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减振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目标控制量、所述第二目标控制量、所述最终目标控制量是减振系数的目标控制量。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减振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基于非线性H∞控制理论计算所述可变控制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0250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费用重批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大功率散热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