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波增压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02364.3 | 申请日: | 2010-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92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高宫二三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B33/42 | 分类号: | F02B33/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段承恩;杨光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设置在外壳内的转子的室(セル,cell)内交替导入进气和排气、利用导入室内的排气的气波进行增压的气波增压器。
背景技术
已知有如下气波增压器:具有多个室的转子被自由旋转地设置在外壳内,在各室内交替导入进气和排气,由导入的排气对室内的进气进行加压来进行内燃机的增压。在该气波增压器中,将排气导入外壳内,因此由排气的热使外壳和/或转子伸长。因此,具备热膨胀系数小的陶瓷制的转子的气波增压器已为公众所知(参照专利文献1)。其他,作为与本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文献,存在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5941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4-0193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作为气波增压器的转子,已知有如下转子:放射状地设置从被可旋转地支撑在外壳的轴部沿半径方向延伸的多个分隔壁,在轴部的周围形成沿轴线方向贯通的多个空间,而且通过各个分隔部件将各空间分割成内周侧和外周侧而设置出多个室。在这样的转子中,将排气导入各室,则从内周侧和外周侧的两方对该分隔部件进行加热。因此,该分隔部件,其温度变得比转子的其他部分高,有可能从转子的端面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转子和外壳之间的间隙小,则分隔部件有可能与外壳接触。另一方面,在充分确保转子和外壳之间的间隙的大小使得受热而膨胀了的分隔部件不会与外壳接触的情况下,在转子和外壳之间泄漏的进气和排气的量增加,因此增压效率有可能降低。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抑制增压效率的降低并且抑制转子和外壳的接触的气波增压器。
本发明的第1气波增压器,具备具有收容室和排气侧壁面的外壳,转子可绕轴线旋转地收容于该收容室,该排气侧壁面在上述收容室被设置成和与上述轴线方向相关的上述转子的一端面相对向、开设有与内燃机的排气通路相通的排气导入口和排气排出口,其中,上述转子具备轴部、多个分隔壁部件和分隔部件,该轴部被可绕上述轴线旋转地支撑在上述外壳,该多个分隔壁部件被设置成从上述轴部沿半径方向延伸、并且从上述转子的上述一端面沿上述轴线方向延伸到另一端面,该分隔部件被设置在相互相邻的分隔壁部件之间的空间、从上述转子的上述一端面延伸到上述另一端面而将上述空间分割成内周侧的内侧室和外周侧的外侧室,在上述排气侧壁面设置有槽部,该槽部形成为从上述轴线方向观察与在上述转子的旋转时上述分隔部件所描绘的轨迹重叠、并且向与上述转子分离的方向凹陷。
在本发明的第1气波增压器中,以与在转子的旋转时分隔部件所描绘的轨迹重叠的方式即与分隔部件相对向的方式在排气侧壁面设置有槽部。因此,通过适当地设定槽部的宽度,即使分隔部件由于热膨胀而从转子的一端面突出,也可抑制其突出了的部分与排气侧壁面接触。另外,通过这样设置槽部,可以不用考虑热膨胀时分隔部件从转子突出的长度地设定转子的一端面与排气侧壁面之间的间隙的大小。因此,可以减小转子的一壁面和排气侧壁面之间的间隙的大小。由此,可以减少在外壳和转子之间泄漏的排气的量,因此可以抑制增压效率降低。因此,根据该第1气波增压器,可以抑制增压效率的降低并且可以抑制转子和外壳的接触。
在本发明的第1气波增压器的一方式中,也可以在上述排气侧壁面将上述槽部设置成其宽度为上述分隔部件的与半径方向相关的厚度以上。通过这样设定槽部的宽度,可以更加可靠地抑制分隔部件与排气侧壁面接触。
在本发明的第1气波增压器的一方式中,也可以:上述外壳还具有进气侧壁面,该进气侧壁面在上述收容室被设置成与上述转子的上述另一端面相对向、并且开设有与上述内燃机的进气通路相通的进气导入口和进气排出口,在上述进气侧壁面设置有进气侧槽部,该进气侧槽部形成为从上述轴线方向观察与在上述转子的旋转时上述分隔部件所描绘的轨迹重叠、并且向与上述转子分离的方向凹陷。根据该方式,即使由于热膨胀使分隔部件从转子的另一方的壁面突出也可以抑制其突出了的部分与进气侧壁面接触。因此,进而可以抑制转子和外壳的接触。
在该方式中,也可以在上述进气侧壁面将上述进气侧槽部设置成其宽度为上述分隔部件的与半径方向相关的厚度以上。通过这样设定槽部的宽度,可以更加可靠地抑制分隔部件与排气侧壁面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023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从发动机排气中回收余热的包含相变材料的热电发电机
- 下一篇:一种LED节能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