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反转的点火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95965.4 | 申请日: | 201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38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雷德友;董剑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锋龙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P5/145 | 分类号: | F02P5/145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徐关寿 |
地址: | 3123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转 点火器 | ||
1.一种防反转的点火器,包括壳体,填充于壳体内空隙处的环氧树脂,铁芯,高压线,初级线圈,分槽线圈,其特征在于:初级线圈尾端与点火控制电路相连,为点火控制电路提供点火电源,初级线圈尾端还与防反转控制电路相连,为防反转控制电路提供电源,初级线圈始端接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反转的点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控制电路中,节点A为初级线圈L1的尾端,电阻R10、R11的一端连接于节点A,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电阻R11的另一端、电阻R15的一端连接在节点F上,电阻R15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在节点F上,三极管Q7的发射极连接在电容C5的正极上,电容C5的负极接地,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在节点H上,电阻R14的一端连接在节点F上,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于三极管Q8的基极上,三极管Q8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8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9的基极、电阻R12的一端相连,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在节点A上,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9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10的基极、电阻R13的一端相连,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在节点A上,三极管Q10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11的集电极连接在节点A上,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11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11的发射极、R16的一端连接在节点H上,电阻R16的另一端接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反转的点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反转控制电路中,电阻R1的一端连接于节点A,电阻R1的另一端、稳压管D1阴极、电容C1的一端、二极管D3的阳极、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于节点B,稳压管D1的阳极与稳压管D2的阳极相连,稳压管D2的阴极接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4的阴极与电阻R2的一端项链,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于节点D,二极管D3的阴极、电容C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在节点C上,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3的另一端、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阻R4的一端相连,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于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上,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于节点B,三极管Q2的基极与电阻R5的一端相连,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阻R6的一端相连,电阻R6的一端连接于节点E,电阻R7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连接于节点E,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8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连接于节点D,R8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9的另一端与场效应管Q5棚极、场效应管Q6的漏极相连,场效应管Q6的棚极、场效应管Q5的漏极连接于节点E,场效应管Q6的源极接地,场效应管Q5的源极接地,稳压管D5的阴极连接于节点C,稳压管D5的阳极与场效应管Q3的棚极、场效应管Q4的漏极相连,场效应管Q4的棚极连接于节点E,场效应管Q4的源极接地,场效应管Q3的源极接地,二极管D6的阴极与场效应管Q3的漏极相连,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于节点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锋龙电机有限公司,未经绍兴锋龙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9596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多层涂层的生物可降解支架
- 下一篇:一种分散染料的复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