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串口电磁脉冲防护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89616.1 | 申请日: | 201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837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丁永平;郭艳辉;杨宝山;王添文;党丽;米海涛;周成龙;赵昕萌;于成大;王永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北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兵器工业新技术推广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63961部队 |
主分类号: | F41H13/00 | 分类号: | F41H13/00;H02H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9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串口 电磁 脉冲 防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脉冲防护器,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串口电磁脉冲防护器。
背景技术
未来信息化战争,武器装备面临的电磁环境将极为复杂,不仅有武器平台自身的雷达、无线通信等设备干扰等,还要面临敌我双方的电子对抗、以及电磁脉冲弹、高功率微波武器的电磁干扰,此外还有雷电、静电干扰,这使得高科技战场的电磁环境趋于恶劣和复杂化。作为通讯指挥系统的军用电子方舱应具备对复杂电磁环境的适应能力。而目前国内还没有能够有效提高武器装备应对复杂电磁效应环境的能力,并实现良好经济效益的产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串口电磁脉冲防护装置,有效提高武器装备应对复杂电磁效应环境的能力,并实现良好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串口电磁脉冲防护器,从而有效保护电路电子器件由于电源线、信号线耦合导致的损坏。
根据一个实施例,一种串口电磁脉冲防护器可包括:至少一个放电管;至少两个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至少两个电阻;入口接口;和出口接口;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串联,之后与所述至少一个放电管并联,在所述至少一个放电管与所述至少两个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中的第一个之间连接有所述至少两个电阻中的一个,在所述至少一个放电管与所述至少两个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中的第二个之间连接有所述至少两个电阻中的另一个,所述至少一个放电管的一端接地,其余两端接所述入口接口,所述瞬态至少两个电压抑制二极管的每个的一极接地,另一极接所述出口接口。
根据另一实施例,一种串口电磁脉冲防护器可包括:第一放电管和第二放电管;第一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第二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第三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和第四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入口接口;和出口接口;其中所述第一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和所述第二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串联后与所述第一放电管并联,在所述第一放电管与所述第一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之间连接有所述第一电阻,在所述第一放电管与所述第二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之间连接有第二电阻,所述第三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与所述第四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串联后与所述第二放电管并联,在所述第二放电管与所述第三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之间连接有第三电阻,在所述第二放电管与所述第四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之间连接有第四电阻,所述第一放电管和所述第二放电管的每个的一端接地,其余两端接所述入口接口,所述第一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所述第二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所述第三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和所述第四瞬态电压抑制所述出口接口。
优选地,所述放电管为气体放电管。
优选地,所述气体放电管为三端插针式。
优选地,所述至少两个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为两极插针式。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所附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的详细描述,以上及其它特征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中:
图1示出电磁脉冲对通信系统的耦合途径。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串口电磁脉冲防护器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串口电磁脉冲防护装置,目前国内还没有类似产品,产品的成功研发可以填补国内产品空白,有效提高武器装备应对复杂电磁效应环境的能力,并实现良好经济效益。
强电磁脉冲特性
目前,对高空核电磁脉冲(HEMP)辐射环境的描述有多种,多是以双指数的形式作为辐射波形的数学表达式,其时域表达式如公式(1)所示:
E(t)=E0k(e-αt-e-βt) 公式(1)
K是修正系数,E0是峰值场强,β、α是表征脉冲前、后沿的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公式(1)中的各可取值为E0=50kV/m,α=4×107/s,β=6×108/s,k=1.3。
强电磁脉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幅度大。电磁脉冲的电场强度在几公里范围内可达1~10万伏/米。
(2)作用时间短。核电磁脉冲(NEMP)的电场变化迅速,在0.01-0.03微秒的时间内即可上升到最大值,从发生到结束也只有几十微秒的时间,比闪电快50倍。
(3)频谱宽。电磁脉冲的频率范围宽(频率从几赫兹到100兆赫兹),对军用或民用超低频(VLF)、高频(HF)、超高频(VHF)无线电通讯影响极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北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兵器工业新技术推广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63961部队,未经北京中北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兵器工业新技术推广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63961部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896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油炸高赖氨酸玉米方便面的生产工艺
- 下一篇:圆盘式磁力电机及其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