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容触摸式鼠标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77673.8 | 申请日: | 201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59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陈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冠华 |
主分类号: | G06F3/033 | 分类号: | G06F3/033;G06F3/04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廖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 触摸式 鼠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容触摸式鼠标,属于电脑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多数的计算机系统都是使用鼠标的滚轮作为页面滚动的输入方式,通过左、右和中间滚轮的三个物理按键分别实现对应左键、右键、中键的功能,但滚轮的寿命有限,并容易进灰尘或滴水后损坏,这限制了传统纯机械式鼠标的应用。根据人们使用鼠标的习惯,平时是把食指和中指分别放在左键和右键上,需要滑动页面时,则用食指滑动,而中指是不动的,这就决定了,在大范围触摸滑动时,触摸必须能检测到2个手指的准确位置。 目前电容式触摸技术在鼠标的应用主要分为3类:(1)使用真正的多点触摸芯片实现完全的多点触摸功能,其缺点是:多点触摸芯片目前存在复杂、价格高、触摸位置检测时间长、功耗大、开发难度大的问题;没有中键功能; (2)只是把中间的滚轮换成电容式触摸滑条,其缺点是:功能单一,没体现触摸的优势;(3)使用电容式单点触摸板来实现一个手指的滑动,其缺点是:只能支持1指滑动,另1指必须抬起来,不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没有中键功能。另外,由于触摸左右键识别比通常的按键需要更多的识别时间,现有的触摸产品还常存在按键快时,左右键失灵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容触摸式鼠标。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电容触摸式鼠标,电容触摸式鼠标,包括鼠标本体和安装在鼠标本体内的PCB板,所述PCB板上设有单片机,还包括触摸板、触摸芯片和触摸开关,所述触摸板紧贴在鼠标本体的上壳的底部,所述触摸芯片设置在触摸板的下部或PCB板上,所述触摸开关分别与触摸芯片和PCB板上的单片机相连,所述触摸芯片与PCB板上的单片机电连接,所述鼠标本体的正面设有左键区和右键区,所述左键区和右键区分别设有滑动条,所述滑动条与触摸芯片相连;所述触摸开关包括设置于PCB板上的一个按键和设置于鼠标本体的上壳的底部的柱体,所述按键分别与触摸芯片和PCB板上的单片机相连,所述柱体贯穿触摸板接在按键上。
在上述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所述左键区上和右键区上的滑动条沿鼠标本体的正面的纵向呈等距离分布;所述上壳正面的中间部分为中键区;所述触摸板通过双面胶或胶水紧贴在上壳的底部;所述触摸芯片通过串行总线与单片机连接;所述触摸芯片为电容式单点触摸芯片;所述触摸板为普通PCB板或柔性PCB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采用触摸板和一个物理按键,实现了两手指大范围滑动和左右中三键功能,有2手指能大范围随意滑动、灵活流畅、速度自如,解决了滚动轮容易损坏的问题,同时使用了单点触摸芯片实现了多点触摸的基本功能,达到快速翻页的效果;按键同时与单片机和触摸芯片电相连,克服了触摸左右键快速按时会失灵的问题;另外,上壳一体化美观大方,并可防正面少量滴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容触摸式鼠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鼠标触摸区域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触摸板触摸区上表面PCB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鼠标电路原理方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鼠标触摸部分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容触摸式鼠标,包括上壳1、下壳2和PCB板3,所述上壳1和下壳2卡合拼成鼠标壳体,所述PCB板3置于壳体内并固定在下壳2上,所述PCB板3上设有单片机4,还包括触摸板5、触摸芯片6和触摸开关,所述触摸板5通过双面胶或胶水13紧贴在上壳1的底部,所述触摸芯片6设置在触摸板5的下部或PCB板上,所述触摸开关包括设置于PCB板3上的一个按键7和设置于上壳1的底部的柱体8,所述按键7分别与触摸芯片6和PCB板3上的单片机4电相连,所述柱体8贯穿触摸板5接在按键7上,所述触摸芯片5与PCB板3上的单片机4电连接,所述上壳1的正面设有左键区10、右键区11和中键区12,所述左键区10和右键区11分别设有滑动条,所述滑动条与触摸芯片相连。本实用新型的鼠标本体可以根据用户需要选择有线或无线鼠标,触摸板材料可以采用普通的PCB或柔性的PC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冠华,未经陈冠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776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