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端锥壳体一体式的催化器外壳以及催化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563486.7 | 申请日: | 2010-10-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8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 发明(设计)人: | 张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N3/28 | 分类号: | F01N3/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黄泽雄;朱浩江 |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壳体 体式 催化 外壳 以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催化器和催化器封装用外壳,特别是涉及一种端锥壳体一体式的催化器外壳以及催化器。
背景技术
目前催化器的封装技术基本上可以分为填塞式,半壳式,旋压式,以及捆绑式。其中,填塞式催化器封装技术主要是通过将不锈钢板材卷曲成型之后,再焊接为筒体,然后将催化器封装在其内部,最后再与端锥焊接成一体,组成填塞式催化器。由于填塞式相对另外几种技术而言,其生产工艺相对简单,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另一方面,填塞式催化器也存在有一些缺陷:例如,催化器的外壳焊缝较多,对工艺过程的控制要求较高,外形尺寸也较大等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可以减少零件的个数、使得结构更紧凑,外形尺寸有所减小,便于催化器在车辆动力舱中布置的端锥壳体一体式的催化器外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设计方案:
一种端锥壳体一体式的催化器外壳,包括端锥和筒体,所述端锥和筒体为金属板材直接冲压形成的一体式结构。
优选地,所述端锥为进气端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机动车催化器,包括封装催化剂的进气端以及与所述进气端相连的出气端,所述进气端包括进气端锥和筒体,所述的进气端锥和筒体为金属板材直接冲压形成的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的填塞式封装技术相比,将端锥和筒体两个零件合并成一个零件,即组合筒体,因此,本实用新型在节省了两条焊缝的同时,也减小了整体的外形尺寸,适合于布置在较为紧凑的空间内,并且也节省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其中示出本实用新型一种端锥壳体一体式的催化器外壳的优选实施例,包括端锥1和筒体2,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端锥1和筒体2为金属板材直接冲压形成的一体式结构。优选地,所述端锥1为进气端锥。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机动车催化器,包括封装催化剂的进气端以及与所述进气端相连的出气端,所述进气端包括进气端锥和筒体,所述的进气端锥和筒体为金属板材直接冲压形成的一体式结构。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主要利用金属的延展性,在制造的过程中,将金属板材直接冲压成端锥1和筒体2的组合筒体后,再将催化剂封装在该组合筒体中,从而组成催化器进气端,然后所述的进气端再与出气端以及出气端锥焊接后组成催化器,或者与铸铁排气歧管焊接成催化器。
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为端锥壳体一体式的催化器外壳示意图,图示结构的左端可以和管件焊接,右端可以和端锥或排气歧管焊接组成催化器。
在制造的过程中,本实用新型端锥壳体一体式催化器外壳可以由不锈钢板材经过多次冲压拉伸成型为如图1所示的形状,然后,将涂覆有催化剂的载体直接填塞入图1部件的直线段筒体中。
显而易见,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端锥壳体一体式的催化器外壳,构成各种类型的催化器外壳或催化器。
上述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634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