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自动双向离合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23414.X | 申请日: | 2010-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345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朱永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凯旋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43/14 | 分类号: | F16D43/14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18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双向 离合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应用于各类机械传动系统中的离合器,具体地说是一种全自动双向离合器。
背景技术
机械传动系统中的离合器有二大类:一类是操纵离合器,一类是自控离合器。操纵离合器不论是机械操作、电磁操作、气压操作还是液压操作,都有一套操作系统,结构复杂。普通自控离合器一般采用通过钢珠、滚柱、楔块、闸块的压力产生摩擦力而传动的结构,体积较大,重量较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全自动双向离合器,该离合器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双向离合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前端盖与后端盖,前端盖上可旋转地固定有主动轴,后端盖上可旋转地固定有从动轴;所述主动轴位于所述壳体内的轴端上设置有离心滑销装置,所述从动轴位于所述壳体内的轴端上设置有从动盘,所述从动盘的盘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槽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凸台,所述离心滑销装置间隙配合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所述离心滑销装置包括正交设置固定连接在所述主动轴轴端的导柱,所述导柱上依次套有第一传动销及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外端由第一挡圈定位。
所述第一传动销的外端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弹簧及所述第一挡圈间隙配合在该第二凹槽内。
所述主动轴的轴端设置有销孔,所述导柱穿在该销孔中,并用第二挡圈定位。
所述离心滑销装置包括正交设置固定连接在所述主动轴轴端的滑道管,所述滑道管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销轴,所述第一销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上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销,所述第二传动销间隙配合在所述滑道管内。
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上通过第二销轴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传动销。
所述主动轴通过轴承固定在所述前端盖上,并用第三挡圈轴向定位,所述第三挡圈与所述轴承之间设置有垫片。
所述从动轴通过轴承固定在所述后端盖上,并用第三挡圈轴向定位,所述第三挡圈与所述轴承之间设置有垫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采用离心滑销弹簧复位结构,主动轴与从动轴通过传动销与凸台的接合来传动,利用自身的转速来控制主动轴与从动轴的自动接合或脱开,结构简单,重量轻,接合时间短,惯量小;可直接与电动机联接,未达到额定转速前,电动机在空载下平稳起动,改善了电机的发热;可传递双向转矩,外形尺寸小,传递转矩大,接合后主从动轴无相对滑动,传动比不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4所示,所述全自动双向离合器,包括由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前端盖1与后端盖6构成的壳体,前端盖1通过螺钉15固定在后端盖6上。前端盖1及后端盖6上还设置有螺纹孔16,通过螺纹孔16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在机械传动系统中。前端盖1上可旋转地固定有主动轴5,主动轴5通过轴承2固定在前端盖1上,并用第三挡圈4轴向定位,第三挡圈4与轴承2之间设置有垫片3。后端盖6上可旋转地固定有从动轴12,从动轴12通过轴承2固定在后端盖6上,并用第三挡圈4轴向定位,第三挡圈4与轴承2之间设置有垫片3。主动轴5位于壳体内的轴端上设置有离心滑销装置,从动轴12位于壳体内的轴端上设置有从动盘7,从动盘7的盘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22,第一凹槽22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凸台8,离心滑销装置间隙配合在第一凹槽22内。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离心滑销装置为内滑道式离心滑销装置。其包括正交设置固定连接在主动轴5轴端的导柱9。导柱9的一种固定方式是:在主动轴5的轴端设置有销孔24,导柱9穿在该销孔24中,并用第二挡圈13定位。导柱9也可以采用其他固定方式,例如焊接,固定在主动轴5上。导柱9上依次套有第一传动销11及第一弹簧10,第一弹簧10的外端由第一挡圈14定位。第一传动销11套在导柱9外,在导柱9上滑动,导柱9作为第一传动销11的内滑道。
第一传动销11的外端也可以设置有第二凹槽23,第一弹簧10及第一挡圈14间隙配合在该第二凹槽23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凯旋电机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凯旋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234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速工作艇收放装置用减震缸
- 下一篇:燃油发动机助力车单向离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