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盘式制动器密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97316.9 | 申请日: | 201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38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曹启清;王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开世密封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5/00 | 分类号: | F16D65/00;F16J1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伟智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11325 | 代理人: | 张岱 |
地址: | 26603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动器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装置,尤其是一种盘式制动器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拖拉机及工程机械或类似装置的盘式制动器密封,一般采用O形圈结构或矩形圈结构密封。当采用O形圈结构形式,若O形圈压缩量小于20%,则在制动器进油压力最大时,制动油易从O形圈处渗出;若加大O形圈的压缩量,则O形圈的体积变形较难释放到其它空间,从而使其弹性逐渐丧失,O形圈的压变量也将随之变大,使得O形圈过早发生塑性变形而失效;当采用矩形圈结构形式,若矩形圈压缩量小于10%,则矩形圈在使用过程中因橡胶本身特性造成弹性逐渐变小,容易造成渗油;若加大矩形圈的压缩量,会使得矩形圈与制动盘之间的接触面积及接触力加大,容易造成制动解除时弹簧装置不能将制动盘即刻回位,从而产生抱轮现象;另外,制动盘装配导入端为45度倒角,装配时容易将密封件划伤;O形圈结构在装配时也易发生扭转,从而影响密封效果。为此需要一种可以有效保持密封件的橡胶弹性,可以避免密封件因塑性变形失效,可以有效减小其与制动盘接触的面积及接触力,不会发生制动解除时弹簧装置因无法将制动盘即刻回位而产生的抱轮现象,可以有效避免装配时将密封件划伤,在装配时也不会发生扭转而影响密封效果的盘式制动器密封装置,以此来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盘式制动器密封装置,其解决了目前盘式制动器密封装置存在的上述问题,其具有可以有效保持密封件的橡胶弹性,可以避免密封件因塑性变形失效,可以有效减小其与制动盘接触的面积及接触力,不会发生制动解除时弹簧装置因不能将制动盘即刻回位而产生的抱轮现象,可以有效避免装配时将密封件划伤,在装配时也不会发生扭转而影响密封效果的优点,可以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盘式制动器密封装置,包括壳盖、壳体、弹簧顶出装置、制动盘、进油孔和制动器密封,其特征是:制动器密封为X形圈。
所述的一种盘式制动器密封装置,制动盘装配导入端倒角设计为圆角。
这样在工作时,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盘式制动器密封装置,盘式制动器密封的X形圈在压缩量增大时,其体积变形量可有效释放到上下、左右圆弧过渡的对称凹槽中,可以有效保持密封件的橡胶弹性,从而避免密封件因塑性变形失效;X形圈可以实现两道圆弧与制动盘的接触密封,并可以有效地减小与制动盘相接触处的面积及接触力,不会发生制动解除时因弹簧顶出装置无法将制动盘即刻回位而产生的抱轮现象;另外,制动盘装配导入端倒角设为圆角也可以有效地避免装配时将密封件划伤,此外X形圈在装配时也不会发生扭转而影响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盘式制动器密封装置,其解决了目前盘式制动器密封装置存在的问题,其具有可以有效保持密封件的橡胶弹性,可以避免密封件因塑性变形失效,可以有效减小其与制动盘接触的面积及接触力,不会发生制动解除时弹簧装置因不能将制动盘即刻回位而产生的抱轮现象,可以有效避免装配时将密封件划伤,在装配时也不会发生扭转而影响密封效果的优点,可以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采用O形圈的原有盘式制动器密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采用矩形圈的原有盘式制动器密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盘式制动器密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壳盖,2为壳体,3为弹簧顶出装置,4为制动盘,5为进油孔,6为制动器密封,7为制动器装配导入端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其中图1是采用O形圈的原有盘式制动器密封装置结构示意图,其包括壳盖1、壳体2、弹簧顶出装置3、制动盘4、进油孔5和制动器密封6,其制动器密封6采用O形圈,制动器装配导入端倒角7为斜角;图2是采用矩形圈的原有盘式制动器密封装置结构示意图,其包括壳盖1、壳体2、弹簧顶出装置3、制动盘4、进油孔5和制动器密封6,其制动器密封6采用矩形圈,制动器装配导入端倒角7为斜角。
图3为本实用性的一种盘式制动器密封装置,包括壳盖1、壳体2、弹簧顶出装置3、制动盘4、进油孔5和制动器密封6,其特征是:制动器密封6为X形圈,制动盘装配导入端倒角7设计为圆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开世密封工业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开世密封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973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整车综合匹配检具的引导装置及包括其的检具
- 下一篇:超强耐磨高效渣浆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