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非接触磁感应式AMT换挡手柄执行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84481.0 | 申请日: | 2010-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39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婷;刘军胜;王如凯;黄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奥联汽车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9/02 | 分类号: | F16H59/02;F16H6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王鹏翔 |
地址: | 211153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 感应 amt 换挡 手柄 执行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换挡执行机构,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非接触磁感应式AMT换挡手柄执行机构,属于自动变速器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发展以及非专业驾驶员数量的急剧增加,汽车自动变速器正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AMT换档手柄的电气化同样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AMT代表机械式自动变速器,这个比较特殊,其具体情况就是他以手动变速器为母体,将手动变速器饿离合器分离及换挡拔叉等等靠人力操纵的部件实现自动操纵。
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是在传统固定轴式变速器和干式离合器的基础上,应用电子技术和自动变速理论,以电子控制单元(ECU)为核心,通过执行机构控制离合器的分离和结合、选换档操作和通过电子装置控制发动机的供油,来实现起步、换档的自动操作。这就需要在控制整车的状态(停车、起步、加速、减速、倒车、手自切换等等)上实现电子信号传输给电子控制单元(ECU),把加速者的目的告诉电子控制单元(ECU),从而实现整车的控制。如果换档手柄不是输出电子信号的话,还是先前的拉丝式换档手柄,这样就起不到以电子控制单元(ECU),通过执行机构控制离合器、选换档等操作。并且现有的手柄执行机构都需要驾驶员空间旋转的操纵操作杆才能实现换挡和换挡的时机,增加了操作的复杂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工艺性好,使用寿命长、性能可靠,不受环境影响的非接触磁感应式AMT换档手柄执行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非接触磁感应式AMT换挡手柄执行机构,包括操作杆、面板、设置在面板下的面板支架和设置在面板支架底端的底座,还包括设置在操作杆上,并限制操作杆径向移动的旋转部件;设置在旋转部件下方的平动部件以及设置在操作杆底端,并实现操作杆操作位置的导向槽块;平动部件包括随操作杆运动的平动板和分别设置在平动板上下方的电路板及支撑板,在平动板上设有可活动的磁铁,电路板上设有控制变速箱的电子控制单元和与磁铁的运动轨迹相对应的霍尔传感器,霍尔传感器与电子控制单元相连接。
上述的面板上还设有自动/手动切换按钮、爬行按钮和经济/自动切换按钮,给予驾驶者更大的自由度,可以自由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档位和换挡时机,增加驾驶的乐趣,电路板上还设有第一电子开关、第二电子开关和第三电子开关,自动/手动切换按钮、爬行按钮和经济/自动切换按钮分别操作性连接第一电子开关、第二电子开关和第三电子开关,且第一电子开关、第二电子开关和第三电子开关电性连接电子控制单元。
上述支撑板上设有轨迹槽,轨迹槽上设有可随平动板运动的微调部件,轨迹槽与磁铁运动的位置相对应。微调部件和平动板间隙配合,微调部件随平动板一起运动,对平动板的平面运动取到微调作用,让平动板能够更好更准确的回位。
上述旋转部件包括左轴端盖和右轴端盖,左轴端盖和右轴端盖的两侧分别设有臂;左轴端盖与右轴端盖通过臂固定为一体,构成一大圆球结构。大圆球结构限制了操作杆的径向运动。
上述的左轴端盖和右轴端盖上分别还设有弹片,通过弹片可以消除操作杆左右方向的晃动。
上述的平动板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平动板上盖和平动板下盖,电路板、平动板和支撑板通过平动板上盖和平动板下盖固连为一体。
上述的操作杆包括一设置在顶端的手球和与手球固联的连杆,在手球的下方设有既保护连杆不受外力撞击,又起到美观的效果的加长管。
上述的连杆的下端设有一孔,孔中设有一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上连接有滚球。从而实现了操作杆在前后方向换挡功能和舒适的手感。
上述的导向槽块上设有曲面槽,曲面槽与操作位置所连成的轨迹相对应,滚球设置在曲面槽内。
本实用新型操在操作杆上分别设有旋转部件和平动部件,旋转部件限制操作杆的径向运动,平动部件可以将操作杆的空间旋转运动转化为平面运动,使得驾驶员操纵操作杆时只需前、后、左、右方向的运动,无需上下方向的运动,降低了操作的复杂度,并设计了自动/手动、爬行、经济/自动一体的操作模式,通过A/M按钮随意切换手动模式与自动模式,C按钮随时切换到爬行模式,E/P按钮随意切换经济模式与自动模式,操作上给予驾驶者更大的自由度,就是可以自由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档位和换挡时机,增加驾驶的乐趣。而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工艺性好、使用寿命长、性能精确、控制简单和舒适性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奥联汽车电子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奥联汽车电子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844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