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四种汽车用火箭及新类型制动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74946.4 | 申请日: | 2010-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956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开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开超 |
主分类号: | B60T1/14 | 分类号: | B60T1/14;F02K9/10;F02K9/42;F02K9/72;C06D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1000 四川省内江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火箭 类型 制动 系统 | ||
1.一种汽车用单组元液体燃料制动火箭(1),包括尾喷管(1-4),燃烧室(1-5),隔热衬垫(1-7),高压气瓶(1-8),高压气体(1-9),点火装置(1-10),喷注器(1-11),推进剂输送系统(1-12),推进剂贮箱(1-13),推进剂(1-14),高压气瓶减压阀(1-15),催化剂(1-16);推进剂应选用在贮存条件下保持稳定,进入推力室后又能立即分解、燃烧的燃料;其特征是:所述制动火箭(1)相当于有效载荷的是箭体以外的车体,箭体外壳(1-1)上制作有多道连接环(1-3),在连接环处,箭体可以有台阶和槽,尾喷管(1-4)口部有喷管盖(1-6)与之滑动配合,电子线路(5-1)是制动系统操控部分(5)用于连接和控制点火装置(1-10),喷注器(1-11),推进剂输送系统(1-12),高压气瓶减压阀(1-15)的部件。
2.一种汽车用双组元液体燃料制动火箭(2),包括尾喷管(2-4),燃烧室(2-5),隔热衬垫(2-7),高压气瓶(2-8),高压气体(2-9),点火装置(2-10),喷注器(2-11),推进剂输送系统(2-12),燃烧剂贮箱(2-13),燃烧剂(2-14),高压气瓶减压阀(2-15),氧化剂贮箱(2-16),氧化剂(2-17),其特征是:所述制动火箭(2)相当于有效载荷的是箭体外的车体,箭体外壳(2-1)上制作有若干道连接环(2-3),连接环处的箭体上可以有台阶和槽,尾喷管(2-4)口部有喷管盖(2-6)与之滑动配合,电子线路(5-1)是制动系统操控部分(5)用于连接和控制点火装置(2-10),喷注器(2-11),推进剂输送系统(2-12),高压气瓶减压阀(2-15)的部件。
3.一种汽车用固体燃料制动火箭(3),包括尾喷管(3-4),燃烧室(3-5),隔热衬垫(3-7),药柱(3-8),火药盒(3-9),发火管(3-10),侧面燃烧通道(3-11),药柱燃烧通道(3-12);可以选择六角形药柱(3-12);其特征是:所述制动火箭(3)有相当于有效载荷的箭体外的车体,箭体外壳(3-1)上,制作有若干道连接环(3-3),连接环处的箭体上应有台阶或槽,尾喷管(3-4)部有喷管盖(3-6)与之滑动配合,电子线路(5-1)是制动系统操控部分(5)用于连接和控制发火管(3-10)的部件。
4.一种汽车用固一液混合燃料制动火箭(4),包括尾喷管(4-4),燃烧室(4-5),隔热衬垫(4-7),药柱(4-8),火药盒(4-9),发火管(4-10),喷注器(4-11),氧化剂输送系统(4-12),燃烧通道(4-13),氧化剂贮箱(4-14),氧化剂(4-15),侧面包履层(4-16),压缩空气输入阀(4-17);压缩空气输入管(4-21);其特征是:所述制 动火箭箭体外壳(4-1)制作有数道连接环(4-3),连接环处的火箭外壳上应有台阶或槽,喷管(4-4)口部有喷口盖(4-6)与之滑动配合,电子线路(5-1)是制动系统操控部分(5)用于连接和控制发火管(4-10),推进剂输送系统(4-12),压缩空气输入阀(4-17)的部件。
5.一种汽车新类型制动系统,包括操控部分(5);其特征是:所述制动系采用单组元液体燃料制动火箭(1);将二枚火箭(1)头部(1-2)向后,尾喷管(1-4)向前分别牢固的连接在汽车底盘(11)和后桥(7)上,还可以在汽车前部用上述方法安装二枚制动火箭(1);在需要紧急制动时,由制动系的控制部分(5)通过电子线路(5-1)向推进剂输送系统(1-12),点火装置(1-10),高压气瓶(1-8)的减压阀(1-15)发出启动指令,高压气体(1-9)减压阀(1-15)减压进入推进剂贮箱(1-13),推进剂(1-14)由输送系统(1-12)输送,由喷注器(1-11)喷注到燃烧室(1-5),经催化剂(1-16)催化,由点火装置(1-10)引燃,推进剂在燃烧室急剧燃烧产生大量高温高压气体经由喷管(1-4)冲开喷管盖(1-6)高速喷出,产生推力,推力经由连接环(1-3)作用于车底盘(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开超,未经李开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7494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