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摩托车碳罐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41347.2 | 申请日: | 2010-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716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吕岩;曹宇强;申彬;乐志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建设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5/08 | 分类号: | F02M25/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梁展湖;张先芸 |
地址: | 400054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防止燃油蒸发的碳罐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摩托车已经成了人们代步的工具,同时摩托车排放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所以全世界都在实行严格的标准来控制尾气的排放,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燃油蒸发这种实实在在的大气污染。整个污染物主要是指HC,占整个污染物的20%,通过计算实行燃油蒸发控制,可以避免22万吨汽油蒸汽直接排放到大气中,这样即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也可以节约能源,所以实行燃油蒸发控制势在必行。汽车领域中早已实行了燃油蒸发控制,并且技术比较成熟,摩托车领域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实行了燃油蒸发控制,我国于2007年7月1日出台了相应的标准。
目前,在摩托车中,常常采用活性碳罐的结构对燃油蒸发进行控制。其结构通常如图1所示,包括碳罐本体1′,碳罐本体1′内设置有碳粉容置体2′,所述碳粉容置体2′为气透式设置,碳粉容置体2′内盛装有碳粉;碳粉容置体2′上端设置有第一通道3′,第一通道3′一端设置有与油箱相通的吸附口4′,第一通道3′另一端设置有与化油器气道相通的脱附口5′;碳粉容置体2′下端设置有第二通道6′,第二通道6′上设置有与空气相通的通气口7′。该结构中,由于活性碳有吸附功能,当摩托车运行或熄火时,燃油箱中混合有少量油箱上层空气的燃油气体通过吸附口进入活性碳罐,并利用碳罐里碳粉把汽油蒸汽吸附到碳粉上,空气则从活性碳罐下部通气口排到大气中。当发动机启动后,活性碳罐内的汽油蒸气在负压的作用下被脱附至化油器并进入燃烧室参加燃烧。这种碳罐结构可以比较有效地避免汽油蒸汽挥发到大气中造成污染,但是,这种结构中,吸附口由于与脱附口相邻较近,当发动机未工作时,汽油蒸汽从吸附口进入后,仍然容易直接通过脱附口进入化油器进而通过化油器的进气管道挥发到大气中,故其避免燃油挥发到大气中的效果并不是很佳,从而使其在燃油蒸发控制上难以达标。
现有技术中,为解决上述问题,有一种设置PCV阀进行控制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具有连接结构复杂、造成摩托车管路混乱,以及PCV阀成本昂贵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脱附效果好的摩托车碳罐结构,能够使摩托车燃油蒸发排放能达到标准要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摩托车碳罐结构,包括碳罐本体,碳罐本体内设置有碳粉容置体,所述碳粉容置体为气透式设置,碳粉容置体内盛装有碳粉;碳粉容置体上端设置有第一通道,第一通道一端设置有与油箱相通的吸附口,第一通道另一端设置有与化油器气道相通的脱附口;碳粉容置体下端设置有第二通道,第二通道上设置有与空气相通的通气口;其特点在于,所述第一通道中位于吸附口和脱附口之间设置有一隔板,该隔板将第一通道隔断并向下延伸至碳粉容置体内部。具体地说,所述碳粉容置体可以是采用棉垫等透气性物质在碳罐本体中隔出一可透气的容置体而得到。
本实用新型中,当发动机未工作时,汽油蒸汽从吸附口进入碳罐以后,通过吸附口延伸端通过碳粉容置体并直接进入碳粉,使汽油蒸汽很好的吸附在碳粉中,而不会直接通过脱附口进入化油器进而通过化油器的进气管道挥发到大气中;保证燃油蒸发排放达标。所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能够使摩托车燃油蒸发排放能达到标准要求。
作为优化,所述隔板下端延伸至碳粉容置体内部1cm左右。申请人在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时,原本将隔板下端延伸至碳粉容置体内较深,以为这样可以避免在发动机未工作时,由于隔板下端进入碳粉容置体内较浅,而造成燃油蒸汽从隔板一端进入碳粉容置体后尚未来得及被吸附即从隔板另一端溢出,进而通过化油器的进气管道挥发到大气中。故将隔板下端延伸至碳粉容置体内较深处。但是实施时发现发动机工作时,其脱附效果不是很好。进一步研究发现,恰好是由于隔板下端延伸至碳粉容置体内过深,造成了脱附效果的降低。故申请人再次进行大量试验和研究,发现当隔板下端延伸至碳粉容置体内部仅1cm左右时,即可以使得发动机未工作时,碳罐对挥发的燃油吸附效果能得到标准要求,又可以使得发动机工作时,脱附效果良好,不会影响发动机工作。故可使得双方面均能达到标准和要求。
作为另一优化,所述碳粉容置体下端第二通道上,靠近罐壁处与通气口并行设置有排油口。这样,当出现翻车或者车辆颠簸较大造成燃油进入到碳罐本体中后,燃油可以从排油口处排出,利于碳罐恢复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建设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建设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13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电分离型柴油加热器
- 下一篇:顶杆式通用气缸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