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新型逃生窗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01863.2 | 申请日: | 2010-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267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庆英;赵俊;马宏伟;杨杰;王川;张世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6B5/00 | 分类号: | E06B5/00;E06B5/11;E06B7/00;H02N6/00;A62B1/0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王守仁 |
地址: | 43007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新型 逃生 | ||
1.一种多功能新型逃生窗,其特征是主要由转动梁(1)、主体窗(2)及滑道组成,其中:转动梁(1)位于主体窗(2)的上方,转动梁(1)通过竖直转动轴与安置在墙内的上下加强板上的轴孔相配合,使转动梁嵌于墙体内,主体窗(2)通过弹簧插销装在窗户上;滑道有两套,它们分别通过螺栓安装在窗户的底部和上部;转动梁(1)可转动伸出墙外,主体窗(2)通过推动沿着滑道展开作为紧急状态用的逃生篮,而平时主体窗(2)则沿着滑道收缩在墙体内作为防盗窗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新型逃生窗,其特征在于转动梁(1)由支撑装置、驱动装置、控制装置和电源装置组成,其中:电源装置装在支撑装置的上部,驱动装置位于支撑装置的内部,控制装置位于室内墙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新型逃生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由支架和位于支架内右部的小箱体组成,其中:支架由上加强板(21)、下加强板(17)、侧挡板(4)围成,并依托窗户四周墙体安装,用螺栓固定;小箱体由左侧板(16)、底侧板(15)、右侧板(13)和上侧板围成,其中底侧板(15)向右有延长段,该延长段的端头与下加强板(17)右端平齐或缩进。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多功能新型逃生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设有两部直流减速电机以及由它们各自带动的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蜗轮蜗杆及锥齿轮;第一直流减速电机(6)由支座(7)支撑在小箱体的底侧板(15)延长段上,由该电机带动的传动机构为第一传动机构,其利用蜗轮蜗杆的自锁性能,使得主体窗(2)能够稳定的升降;第二直流减速电机(29)由固定座(27)支撑在上加强板(21)的上面,由该电机带动的传动机构为第二传动机构,其利用蜗轮蜗杆的自锁性能,使得转动梁(1)作出准确旋转90的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新型逃生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的结构是:设有锥齿轮轴(9),由装在轴承座的第一轴承(10)支撑;该锥齿轮轴的一端由第一联轴器(8)与第一直流减速电机(6)的输出轴相连,另一端安装第一锥齿轮(11);第一锥齿轮(11)与第二锥齿轮(12)啮合相连,第二锥齿轮(12)又经第一蜗杆(3)与第二蜗轮(30)啮合相连,所述蜗杆和蜗轮装在右侧板(13)的外部;第二蜗轮(30)与水平转动轴(18)的右端相连,该水平转动轴的左端穿过小箱体的右侧板(13)、左侧板(16)和轴前支撑板(19)后与卷筒(20)相连;轴前支撑板(19)垂直装在侧挡板(4)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新型逃生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的结构是:设有第二蜗杆(23)和与之啮合相连的第一蜗轮(25);该蜗杆由装在轴承座的第二轴承(22)支撑,并且由第二联轴器(26)与第二直流减速电机(29)的轴相连;该蜗轮由竖直转动轴支撑,竖直转动轴与上加强板(21)上安装的轴承和上侧板上安装的轴承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多功能新型逃生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装置由太阳能板、光伏充电控制器和两个蓄电池组成,太阳能板通过光伏充电控制器分别向第一蓄电池(5)和第二蓄电池(28)蓄电提供能源,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分别向第一直流减速电机(6)、第二直流减速电机(29)供电。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新型逃生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装在室内墙面上,该控制装置由单片机、烟雾传感器和行程开关组成,控制驱动装置中的直流电机的正反转和逃生篮升降过程的调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新型逃生窗,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窗(2)由护栏和前框架、后框架组成,护栏包括多根均匀分布的直杆(31)和横杆(32),其中:多根直杆(31)位于前框架处,它们的端头分别与前框架的上、下横杆相连;多根横杆(32)将前框架、后框架连为一体,这些横杆为伸缩杆结构;在后框架的上、下横杆处各设有与滑道活动连接的滑动轴(3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0186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