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表面电容式触摸屏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186614.0 | 申请日: | 2010-05-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734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 发明(设计)人: | 孙杨;黄建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表面 电容 触摸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尤其涉及一种内表面电容式触摸屏。
背景技术
触摸屏作为一种通过显示屏幕对电子装置进行操作的界面工具,允许用户直接在设有触摸屏的显示装置表面通过点触或手写的方式输入信息,比鼠标、键盘等输入设备更友好、方便,因此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在各种便携式设备上,如手机、PDA等。例如,用户可以在一个正在显示图像、并与触摸屏相结合的显示装置上输入信息。
根据所使用接触物的类型及确认触点方式的不同,触摸屏主要可以分为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式和表面声波式等。随着电容式触摸屏控制IC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以及相对于其它几项技术有一些特有的优势,如耐用性好,不易损坏,可以长期使用,使得电容式触摸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常,电容式触摸屏分外表面电容式触摸屏与内表面电容式触摸屏。其中,内表面电容式触摸屏由单层或双层ITO结构组成,因为层与层之间没有空气的存在,使其具有更高的透光率。而且,内表面电容式触摸屏在触控操作时磨损较小,所以其使用寿命较长。
一种现有技术的内表面电容式触摸屏的感应电容的两极分别设于上、下电极面上,所述感应电容包括多个单元电容,各个单元电容的两极分别连接控制器对应的控制端口。
然而,上述内表面电容式触摸屏由于单元电容的两极需要分别从两个电极面的不同侧边引出,即需要使用导线从不同侧边分别与两个电极面连接,不仅连接成本高,且因多处布置导线,容易使影响该内表面电容式触摸屏的整体美观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内表面电容式触摸屏感应电容的电极需要从该触摸屏的不同侧边引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感应电容的电极由该触摸屏的同侧引出的内表面电容式触摸屏。
一种内表面电容式触摸屏包括第一玻璃基板、第二玻璃基板、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该第一透明导电层形成于该第一玻璃基板内表面,该第二透明导电层形成于该第二玻璃基板内表面,该第一透明导电层形成第一电极面,该第二透明导电层形成第二电极面,该第一电极面的极性与该第二电极面的极性相反,该第一电极面与第二电极面的电极导线沿该内表面电容式触模屏的同一侧边引出。
优选地,该内表面电容式触摸屏进一步包括设于其一侧的连接层,该连接层邻近该电极导线末端,该连接层将该第一电极面与该第二电极面连通。
优选地,该连接层由导电材料制成并形成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
优选地,该内表面电容式触摸屏进一步包括软性线路板,该软性线路板邻近该连接层设置并与该连接层电性连接。
优选地,该第一电极面、第二电极面分别包括多个电极列,且该第一电极面的电极列与该第二电极面的电极列相互垂直设置。
优选地,该电极列包括多个导电膜及连接导电膜的透明导线。
优选地,该导电膜呈菱形。
优选地,该第一电极面的导电膜与该第二电极面的导电膜形成互补型态。
优选地,该第一电极面的电极列平行于该内表面电容式触摸屏的短边,该第二电极面电极列平行于该内表面电容式触摸屏的长边。
优选地,该第一电极面的电极列的透明导线和该第二电极面的电极列的透明导线沿该内表面电容式触摸屏的短边引出。
本实用新型的内表面电容式触摸屏的该第一电极面的透明导线与该第二电极面的透明导线沿该内表面电容式触摸屏同侧引出,并与该连接层连接之后统一与该软性线路板连通,避免因从多侧引出而占用空间,且由于该连接层邻近该透明导线设置,该连接层与该第一、第二电极面之间的连线减少,连接成本也相应降低。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内表面电容式触摸屏具有连接成本低及占用空间少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内表面电容式触摸屏贴合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内表面电容式触摸屏的第一电极面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内表面电容式触摸屏的第二电极面的示意图。
图4是该第一电极面与该第二电极面组合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内表面电容式触摸屏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866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雕塑坯材
- 下一篇:玻璃V形槽基板的V槽加工夹具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