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PCV接口的碳罐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83797.0 | 申请日: | 2010-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961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徐雄健;邵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雄健;邵志强 |
主分类号: | F02M25/08 | 分类号: | F02M25/08;B01D53/04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李德强 |
地址: | 321300 浙江省永康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cv 接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附件,特别是一种摩托车燃油蒸发脱附控制装置的碳罐。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保护的加强,对摩托车排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家从2008年7月1日开始实施《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工况法)》(GB14622-2007)、《轻便摩托车污染物排放及测量方法(工况法)》(GB18176-2007)和《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20998-2007)。为了达到上述标准的要求,目前采取如图4所示的方案:它包括油箱1、罐体5、空气过滤器9、化油器10、发动机12,在油箱1与碳罐5的吸附口之间由油汽蒸发线路3及倾倒止流阀2连接,化油器10一端与空气过滤器9连接,另一端通过进气管11与发动机12相连,所述碳罐5的PCV控制阀6及脱附口7与三通接头8的两个进口连接,三通接头8的出口与化油器10的脱附口连接,碳罐脱附口7与三通接头8之间设有限流孔13。当油箱1内的燃油蒸发时会在油箱1内形成蒸汽压力,在一定的压力下,蒸汽随着蒸发路线3、倾倒止流阀2,从吸附口4进入碳罐5内被活性碳吸收。当发动机12达到一定的转速时,化油器10的脱附口负压上升到一定压力时PCV控制阀6内的膜片打开,碳罐脱附口7与三通接头8之间的限流孔13作用是利用前后压差使PCV控制阀6内的膜片相对稳定打开,同时碳罐5的脱附口负压使外界的空气从大气口14进入碳罐5,使吸附在碳罐5活性碳里的燃油蒸汽进行脱附,再经过化油器10和进气管11进入发动机12燃烧。但上述方案存在以下不足:生产工艺复杂,安装、检测不方便。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碳罐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脱附效果好、达标排放、寿命长、成本低的无PCV接口的碳罐。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它包括罐体、罐盖、PCV控制阀、碳粉,罐体的上部设有吸附口和脱附口,吸附口与罐体的腔室连通,所述的PCV控制阀包括设置在罐体中间的阀芯、阀盖、弹簧、膜片,膜片由阀盖固定在罐体的上口,弹簧设置在阀盖与膜片之间,膜片中心设有内外相通的小圆孔,膜片的中间硬接合部与阀芯外圈相配合,阀芯与脱附口连通。
所述膜片的中间硬接合部面积小于外圈软连接部面积。
所述的罐盖上设有大气口。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和效果:一是由于碳罐的PCV控制阀无PCV接口,膜片无需膜片盖,生产工艺简单,控制更加可靠;二是由于无PCV接口,碳罐直接与化油器的脱附口连接,不仅节省了三通接头、PCV连接管,节省成本,而且减化了连接结构,提高安装效率;三是无需使用三通接头连接检测及PCV接口检测、检测更加方便;四是连接简易,整车更加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吸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脱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燃油蒸发脱附流程示意图。
图4为现有燃油蒸发脱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PCV接口的碳罐的具体实施方案,它包括罐体5、罐盖18、PCV控制阀6、碳粉17,罐体5的上部设有吸附口4和脱附口7,吸附口4与罐体5的腔室连通,所述的PCV控制阀6包括设置在罐体5中间的阀芯19、阀盖20、弹簧15、膜片16,膜片16由阀盖20固定在罐体5的上口,弹簧15设置在阀盖20与膜片16之间,膜片16中心设有内外相通的小圆孔,膜片16的中间硬接合部与阀芯19外圈相配合,阀芯19与脱附口7连通。所述膜片16的中间硬接合部面积小于外圈软连接部面积。所述的罐盖18上设有大气口14。
当发动机不工作时,膜片16在弹簧15作用下与阀芯19处于封闭状态,即PCV控制阀6处于关闭状态,燃油在油箱1内产生的油气压力,沿着蒸发路线3、倾倒止流阀2,从吸附口4进入罐体5内被活性碳17吸收,最后从大气口14排出,如图1和图3所示,从而完成吸附工作。当发动机12达到一定的转速时,化油器10的脱附口负压上升,该负压经连接管、脱附口7、阀芯19及膜片16中心的小圆孔传递到阀盖20与膜片16组成的空间,由于膜片16的中间硬接合部面积小于外圈软连接部面积,膜片16外圈软连接部产生的向上吸力大于阀芯19对膜片16的中间硬接合部向下吸力,在克服弹簧15的弹力后膜片16打开,即PCV控制阀6处于打开状态,罐体5在负压作用下使外界的空气从大气口14进入,吸附在罐体5碳粉17上的燃油蒸汽进行脱附,再经过化油器10和进气管11进入发动机9燃烧,如图2和图3所示,从而完成脱附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雄健;邵志强,未经徐雄健;邵志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837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燃机的进气系统所用的离子装置改良
- 下一篇:防止油气混合比再调整的化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