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塑料光纤接口的有源中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70920.5 | 申请日: | 2010-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424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谢晓军;王亚辉;郑徐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徐平 |
主分类号: | H04B10/16 | 分类号: | H04B10/1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汤喜友 |
地址: | 518102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塑料 光纤 接口 有源 中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继器,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使用塑料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有源中继器。
背景技术
中继器(RP repeater)是连接网络线路的一种装置,常用于两个网络节点之间物理信号的双向转发工作。中继器是最简单的网络互联设备,主要完成物理层的功能,负责在两个节点的物理层上按位传递信息,完成信号的复制、调整和放大功能,以此来延长网络的长度。由于存在损耗,在线路上传输的信号功率会逐渐衰减,衰减到一定程度时将造成信号失真,因此会导致接收错误。中继器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设计的。它完成物理线路的连接,对衰减的信号进行放大,保持与原数据相同。一般情况下,中继器的两端连接的是相同的传输介质(Media)。
塑料光纤(POF)作为新型的数据传输介质,与石英光纤相比,具有较粗的芯径、受光角大、和良好的柔韧性等优点,所以连接方便,耦合效率高;同时具有高带宽、耐震动、抗辐射、价格便宜、施工方便的优点,与双绞线相比,重量轻,无电磁干扰,带宽大,是最佳的短距离数据传输介质。但由于塑料光纤传输距离较短,如在可见红光的工作波长下,单段SI型PMMA塑料光纤的传输距离通常都在100米内,使塑料光纤的应用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塑料光纤作为传输介质传输距离短的不足,提供一种内置光纤收发模块并带有塑料光纤接口、塑料光纤可以直接插入的有源塑料光纤中继器,增加了塑料光纤的传输距离,通过使用有源塑料光纤中继器,塑料光纤的传输距离可以增加到1000米以上。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具有塑料光纤接口的有源中继器,内置有开关电源模块,还内置有光纤收发模块,光纤收发模块连接有塑料光纤接口。
优选的,所述开关电源模块为交直流转换开关电源,输入电压为交流230V市电,输出电压为直流5V,其作用是为光纤模块和内部耦合电路提供稳定的电源,可使整个中继器能方便的从市电取电。
优选的,所述光纤收发模块为工作于可见光波长的塑料光纤收发器。
优选的,所述塑料光纤接口为与SMI型、SC型或SC-RJ型的塑料光纤连接头相配合的接口,不同于目前以太网常用的RJ-45接口和石英光纤接口的SFP型接口。
优选的,所述塑料光纤接口为OptoLock无连接器系统,该接口直接固定在FIRECOMMS公司的塑料光纤收发器(POF transceiver)上,塑料光纤可直接插入并锁紧,无需另外配置连接头。
优选的,所述塑料光纤接口连接的塑料光纤为是SI型或GI型塑料光纤。
优选的,所述光纤收发模块和塑料光纤接口的数目均为两个。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在中继器内置开关电源模块和光纤收发模块,可以增加塑料光纤的传输距离,具有连接方便,体积小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有源中继器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有源中继器与网络设备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接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塑料光纤接口的有源中继器1包括内置的塑料光纤收发模块2、可将塑料光纤直接插入光纤收发模块中的塑料光纤接口3;还包括内置电源模块6,可直接接入市电。塑料光纤接口通过塑料光纤4与其他具有塑料光纤接口的网络设备5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光纤收发模块不同于现有石英光纤收发模块,采用的工作波长为可见光,而石英光纤工作波长为850/1310/1550(nm)。
光纤收发模块可使用FIRECOMMS公司的OptoLock plugless塑料光纤收发器EDL300系列。作为快速以太网物理层自适应收发器。由于其支持IEEE 802.3标准,提供OptoLock plugless接口,可方便的连接塑料光纤。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塑料光纤接口的有源中继器与网络设备的连接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由于在中继器1内置光纤收发模块,可以方便地使用塑料光纤4来完成与网络设备5的互连,增加传输距离,具有连接方便,体积小的优点。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徐平,未经郑徐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709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与自动化检测仪表配合用电台检测模块
- 下一篇:无线信号转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