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动车离合器传动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53690.1 | 申请日: | 2010-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511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简诚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强铭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43/14 | 分类号: | F16D43/1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南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动车 离合器 传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离合器传动结构,主要是指一种可减少传动损失,并可具引擎刹车功效的离合器。
背景技术
现有无段变速(CVT)的机动车常采用离心式离合器,并如图9到图11所示,现有的一种离心式离合器结构,包括主动轮10、作动盘20、离合器毂30和轴杆40,该主动轮10与皮带110相连,并由引擎(图中未标示)输出带动旋转,该作动盘20与主动轮10连动,并具侧板210,并在侧板210上枢接设置有蹄片220,且该蹄片220在外缘处设置摩擦片230,且该蹄片220由弹簧240的弹性力收合动作;又离合器毂30套合在作动盘20的侧板210外侧,并具盘面310,并在对应蹄片220位置凸设环形内径摩擦部320,又在中央设置可供与轴杆40连动接合的接合孔330和齿纹340;又轴杆40穿插主动轮10、作动盘20和离合器毂30,并设置栓槽键410和螺纹部420,使轴杆40一端栓槽键410可与离合器毂30的齿纹330连动啮合,并由螺帽430螺合定位,并该轴杆40连动机动车轮轴(图中未标示)。
前述结构当引擎动作时可带动皮带110、主动轮10、作动盘20旋转,并如图12所示,当作动盘20旋转的离心力大于弹簧240的收合弹性力时可使得蹄片220枢转展开,并使摩擦片230与离合器毂30的环形内径摩擦部320摩擦贴合,使得作动盘20可带动离合器毂30、轴杆40和机动车轮轴旋转而使得机动车前进,并具有无段变速传动的功效。
然而因离心式离合器主要通过摩擦接合传动,当摩擦片230磨损或离合器毂30的摩擦部320表面因灰尘或油渍脏污时易导致摩擦片230与离合器毂30的摩擦部320有打滑情形,并造成传动损失。
为改进前述情形,如中国台湾实用新型第M324138号离心式离合器具大、小离合器片并分别接合大离合器片弹簧、小离合器片弹簧以增强大离合器片的远端与离合器毂的结合力,然而前述结构仅能稍微改善前述缺失,仍不能确保传动损失的减少,此外该离心式离合器虽然不会如具换档机构的机动车有行进时换档钝挫缺失,可具较佳行进舒适性,但是,该现有离心式离合器,如果摩擦片230收合不连动离合器毂30时,即不具有引擎剎车功能,因而该具离心式离合器的机动车在下坡路段时仅能通过车体本身的剎车机构剎车,其安全性不如具换档机构的机动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动车离合器传动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离合器传动损失大及不具有引擎刹车功能的问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机动车离合器传动结构,其中,包括:
一主动轮,由引擎输出带动旋转;
一作动盘,与主动轮连动,具有侧板,并在侧板上枢设数个蹄片,该蹄片外缘设置摩擦片,该蹄片接合弹簧,又在侧板上凸设驱动柱;
一离合器毂,具有盘面,该盘面套合在作动盘的侧板外侧位置,并在盘面对应蹄片位置凸设环形摩擦部,该摩擦部在作动盘旋转的离心力而使蹄片展开时与摩擦片摩擦连动,该离合器毂还设置有通过离合器毂旋转的离心力与该驱动柱抵靠连动的连动机构,该连动机构具有作动块和提供作动块位移作动弹力的弹性元件,该作动块设在离合器毂的盘面及对应驱动柱圆周作动路径位置,并具有抵靠部,该弹性元件分别接合作动块和离合器毂,该离合器毂旋转至设定转速时的离心力使得作动块位移至对应驱动柱圆周作动行径位置;
一轴杆,穿插主动槽、作动盘和离合器毂,并与离合器毂连动,且连动机动车轮轴。
进一步,该离合器毂的连动机构还具有槽孔,该槽孔设在离合器毂的盘面径向及对应驱动柱圆周作动方向位置,该作动块具有抵靠部和接合板,并该抵靠部设在槽孔内侧位置且宽度大于槽孔宽度,该抵靠部凸设可嵌入槽孔而滑移的凸部,该接合板设在槽孔外侧位置且大于槽孔宽度,该接合板和抵靠部还经由接合元件接合。
进一步,弹性元件可为扭力弹簧、拉伸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强铭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强铭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536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