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减震效果的鞋底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38345.0 | 申请日: | 2010-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39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黄颂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钢铁环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3B13/16 | 分类号: | A43B13/16;A43B13/18;A43B1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翟羽 |
地址: | 中国香港***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减震 效果 鞋底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鞋底构造,尤其涉及在鞋跟部设有减震装置的鞋底构造。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所穿着的鞋类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不仅要求其款式新颖,外观时尚,而且对其舒适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众所周知,在行走时,一般脚跟部位所受到的压力和震动是较大。如进行长时间的行走或运动,则脚跟部位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产生很大的冲击和震动,从而引起不适和疼痛。如对此情况不加以重视,而任由其发展,则会引起所谓的“足底筋膜炎”,进而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现有技术中,为了缓解脚跟部位所受到压力和震动,通常会采用两种技术方案:(1)在鞋底的内部加装气垫,(2)加厚鞋跟。但上述的两种技术方案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加装的气垫的通常厚度不够,难以对脚跟部位提供足够的保护。而加厚鞋跟会明显地加重鞋子的整体重量,从而引起穿着上的不适。为了克服上述的缺陷,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多种技术方案。如第200820081074.2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在高跟鞋的鞋跟部位提供了一种液压缓冲装置,该装置能够有效地减轻脚部与地面之间的冲击力。但是上述的液压缓冲装置结构复杂,且容易损坏,从而给穿着者带来诸多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拆卸、组装的、能吸收对于脚跟的冲击和震动的鞋底构造。
按照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鞋底构造至少包括两层鞋底结构,在第一鞋底结构的鞋跟部分设有至少一个凸出的减震装置,与该减震装置相应的凹部设于位于第一鞋底结构下方的第二鞋底结构中,所述的凸出的减震装置的主体部分容纳于相应的凹部中。
所谓的减震装置是指至少能部分地吸收对于脚跟部的震动的装置。
从材料上而言,所述的减震装置由能够吸收震动的弹性材料制成。具体地选自发泡塑料、海绵、橡胶、聚酯材料、凝胶等。由上述材料制成的减震装置在被压缩后能够很快地恢复原形,吸收震动能力强,以达到更佳的减震目的。优选地,所述的减震装置由凝胶材料制成。特别优选地,所述的减震装置由硅胶制成。
其次,从几何形状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所述的减震装置选自长方体、立方体、圆柱体、椭圆形柱体等结构。最为优选地,所述的减震装置的主体部分为圆柱体结构。圆柱体结构的减震装置能够均匀而规则地吸收震动。
此外,该减震装置可以为实心结构或部分为中空结构。
可以理解,不同的材质和/或几何结构的减震装置所提供的减震效果及舒适度是不同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实施方式,上述的减震装置与第一鞋底结构之间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所述的减震装置可为能与第一鞋底结构分离的独立构件。该独立的减震装置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实现与第一鞋底结构的连接,例如通过啮合、嵌入、粘合等方式。
优选地,所述的分离的减震装置是通过嵌入的方式实现与第一鞋底结构实现连接的。其中,减震装置设有主体部分,并在其上部设有冠状部分。与之相对应,第一鞋底结构的鞋跟部分上设有开口,其形状及大小至少能使得减震装置的主体部分通过。减震装置的冠状部分具有大于鞋跟部分的开口的直径,以使得减震装置能够嵌入并卡紧并固定至第一鞋底结构上。可以预见,可在减震装置的冠状部分上涂布粘结剂,以使减震装置能够更加紧密地贴合至第一鞋底结构。
对于采用上述结构的第一鞋底结构,当减震装置因损坏或其他原因需要移除或替换时,只需移除或替换减震装置,而无需移除或替换整个第一鞋底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为了适用于不同的减震的需要,在鞋跟部所设的减震装置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以产生协同的或叠加作用。
或者,除鞋跟部之外,所述的减震装置还可以设于鞋底构造的其他位置,如脚掌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鞋底构造包括四层鞋底结构。其中,第三鞋底结构设于第一鞋底结构和鞋子的本体之间。第四鞋底结构设于第二鞋底结构的下方,各层鞋底结构之间相互紧密地贴合,以提供更佳的吸收震动的效果,进而进一步保护脚部。优选地,第一鞋底结构上所设的减震装置具有不同的材质和/或几何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方式,上述的鞋底构造各层结构构造之间都是可拆卸地连接的。当其中一个或多个鞋底结构损坏时,或者根据穿着者的需求,每个鞋底构造都可以单独地实现拆卸及组装。优选地,拆卸及组装过程无需任何工具,仅靠手工即可实现,从而使得该过程变得简单易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钢铁环球有限公司,未经钢铁环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383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