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力转向器孔用卡簧式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33606.X | 申请日: | 2010-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96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蔡怀军;唐小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丰汽车(惠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04 | 分类号: | B62D3/0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罗晓林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惠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 转向器 卡簧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转向器孔用卡簧式结构,它能够有效地自动消除蜗杆与涡轮产生轴向间隙。
背景技术
卡簧式结构一般可分为轴用卡簧和孔用卡簧,它们是卡在轴上的或者卡在壳体内壁凹槽,用来防止机件轴向窜动,从而起到一个轴向定位作用。在电动式齿轮齿条动力转向器中,蜗杆与蜗杆在连接时,蜗杆受到一个轴向间的压力,从而会轴向窜动,卡簧通过卡在卡簧槽上,挡住蜗杆轴承的移动来防止蜗杆的轴向窜动。但在实际加工中卡簧的厚度与卡簧槽的宽度都有公差,当公差控制不好时,就会产生间隙,有间隙蜗杆还是会轴向窜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卡簧的厚度与卡簧槽宽度公差控制不好时也能消除蜗杆的轴向间隙。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力转向器孔用卡簧式结构,包括设在转向器壳体内壁上的卡簧槽和嵌入卡簧槽的卡簧,所述的卡簧与卡簧槽接触的外周边呈斜边,所述的卡簧槽上也设有与卡簧槽斜边呈过盈配合的斜边。
进一步:在上述动力转向器孔用卡簧式结构中,所述的卡簧槽与卡簧的斜边斜角β是8-25度。优选的斜边斜角β是12-18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上述动力转向器孔用卡簧式结构中,所述的卡簧与卡簧槽接触的外周边呈斜边,所述的卡簧槽上也设有与卡簧槽斜边呈过盈配合的斜边。它主要是利用卡簧在轴向受力后有一个变形量,当力撤掉后卡簧要恢复原来的变形,从而抵消这个轴向间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卡簧槽和卡簧的应用截面图;
图2是图1A-A向剖切图;
图3是图1卡簧3的单列图;
图4是图1卡簧槽2的单列图;
其中,1壳体、2卡簧槽、3卡簧、4减震垫、5蜗杆、6蜗杆轴承、7联轴器。
具体实施方案
参照附图1-4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4:一种动力转向器孔用卡簧式结构,包括设在转向器壳体1内壁上的卡簧槽2和嵌入卡簧槽2的卡簧3,所述的卡簧3与卡簧槽2接触的外周边呈斜边,所述的卡簧槽2上也设有与卡簧槽2斜边呈过盈配合的斜边。所述的卡簧槽2与卡簧3的斜边斜角是8-25度。优选的斜边斜角是12-18度。首先将减震垫4压入蜗杆5内,再将蜗杆轴承6压入蜗杆5上,然后压好的蜗杆5装配到壳体1上,用卡簧钳将卡簧3装配到壳体的卡簧槽2内,注意斜边的方向一致,最后将联轴器7连接到蜗杆的花键上。它主要是利用卡簧在轴向受力后有一个变形量,当力撤掉后卡簧3要恢复原来的变形直至受到卡簧槽限制,不管这个间隙的公差控制在多少,卡簧均会自动填满,从而消除这个轴向间隙。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情况下,进行任何显而易见的变形和替换,均属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丰汽车(惠州)有限公司,未经长丰汽车(惠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336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动力转向器油缸衬套复合结构
- 下一篇:一种洒水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