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型海带自动打结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26438.1 | 申请日: | 2010-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41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黄桂芳;陈春华;朱健康;王辉荣;丁兰;魏观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L1/337 | 分类号: | A23L1/337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连耀忠 |
地址: | 361000***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型 海带 自动 打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型海带自动打结机。
背景技术
我们经常会看到菜市场上有卖各式各样的海带,如海带结、海带丝、海带片等,对于海带结,不少人认为它的打结操作是通过手工完成的。然而,由于海带本身很滑溜,因此,人单靠徒手一股很难将海带结打紧。我们还知道,海带打结后出口国外是我国东北部沿海地区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而且目前,海带打结的工作基本上是由工人徒手完成的。显然,海带加工厂依靠工人们徒手打海带结的生产模式,不但存在海带结打结效率低、加工速度慢,而且需要从中浪费大量的劳动力资源。此外,由于海带多处于潮湿、多盐状态,对人手的腐蚀侵害十分严重,使得工人们的手指最多半年时间便开始变形、指甲脱落。因此,海带加工厂越来越难雇佣到熟练的工人,这就成为制约海带出口的主要障碍。可见,若能生产出一种用于打海带结的自动化设备来代替人工徒手操作,将大大促进海带加工厂的海带出口的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智能型海带自动打结机,它主要由自动送料机构、打结送进机构、缠绕机构、打结机构、切料机构及用于控制各个机构相互配合动作的PLC微电脑控制系统构成,这些机构互相配合,并能够实现自动打结海带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型海带自动打结机,包括底座和装在底座上的自动送料机构、打结送进机构、缠绕机构、打结机构、切料机构及用于控制各个机构相互配合动作的PLC微电脑控制系统;该自动送料机构设在海带进给线路的前端的一侧,自动送料机构上设有以海带进给方向为横向而能够横向移动的用于送料的第一夹爪;该打结送进机构设在海带进给线路的前端的另一侧,打结送进机构设有能够沿纵向、横向和竖向三维方向移动的第二夹爪;该切料机构设在第一夹爪与第二夹爪之间,切料机构设有能够产生切割动作的切断刀;该打结机构设在海带进给线路的末端并与自动送料机构同侧,打结机构设有能够沿纵向移动的第三夹爪;该缠绕机构设在海带进给线路的末端并与打结送进机构同侧,缠绕机构设有能够旋转及其纵向移动的第四夹爪,该第四夹爪与打结机构的第三夹爪设在相互配合的位置。
所述的自动送料机构还包括送料气缸、第一送料夹紧气缸、第一支架和第一送料滑台;第一支架安装在底座上,该第一支架的两侧沿横向分别设有一第一滑轨;第一送料滑台的两端滑动联接在两第一滑轨之间;送料气缸沿横向安装在对应的两第一滑轨之间的第一支架上,且送料气缸的活塞杆的顶端与第一送料滑台相固接;第一送料夹紧气缸沿竖向安装在第一送料滑台上;第一夹爪安装于第一送料滑台上,并与第一送料夹紧气缸的活塞杆相联接。
所述的打结送进机构还包括第二送料夹紧气缸、横向驱动气缸、纵向驱动气缸、竖向驱动气缸、一横支架、一纵支架和一竖支架;该竖支架固定在底座上,该竖支架的两侧沿竖向分别设有一第二滑轨,一第二送料滑台的两端分别滑动联接在两第二滑轨之间,竖向驱动气缸沿竖向安装在竖支架上,且竖向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的顶端与第二送料滑台相固接;该纵支架固定在第二送料滑台上,该纵支架的两侧沿纵向分别设有一第三滑轨,一第三送料滑台的两端分别滑动联接在两第三滑轨之间,纵向驱动气缸沿纵向安装在纵支架上,且纵向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的顶端与第三送料滑台相固接;该横支架固定在第三送料滑台上,该横支架的两侧沿横向分别设有一第四滑轨,一第四送料滑台的两端分别滑动联接在两第四滑轨之间,横向驱动气缸沿横向安装在横支架上,且横向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的顶端与第四送料滑台相固接;第二送料夹紧气缸沿竖向安装在第四送料滑台上;第二夹爪安装于第四送料滑台上,并与第二送料夹紧气缸的活塞杆相联接。
所述的打结机构包括打结夹紧气缸、打结气缸和第二支架;第二支架安装在底座上,该第二支架的两侧沿纵向分别设有一第五滑轨,一第五送料滑台滑动联接在两第五滑轨之间;打结气缸纵向安装在对应的两第五滑轨之间的第二支架上,且打结气缸的活塞杆的顶端与第五送料滑台相固接;打结夹紧气缸沿竖向安装在第五送料滑台上;第三夹爪安装在第五送料滑台上,并与打结夹紧气缸的活塞杆相联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未经福建省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264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与网际协议承载断开时维持网际协议多媒体子系统注册
- 下一篇:水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