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粘贴伤口辅料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02250.3 | 申请日: | 2010-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784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南林;吕勇刚;王辉;易军;凌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13/02 | 分类号: | A61F13/02;A61F13/15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郑建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粘贴 伤口 辅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辅助材料,涉及一种用于伤口愈合的粘贴辅助材料。
背景技术
粘贴伤口辅料已经用于临床,其规格有多种,其生产厂也遍布全国各地。现有的粘贴伤口辅料如图1所示,包括带有粘接剂的纱布1,吸收层3和光面纸2,吸收层3被包覆在纱布1和光面纸2之间,使用时揭去光面纸2,将吸收层3对准伤口部位,稍加用力,使纱布1与伤口周围的皮肤粘接,待吸收层3被伤口渗出液完全渗透,及时更换。这种结构的粘贴伤口辅料对于人体比较平坦的部位使用效果较好,但对于凸凹不平的部位在使用时很不方便,如鼻梁、腋下、乳头、腹股沟附近的伤口经常出现粘接不紧,不能很好的保护伤口。另外,在一些比较大的手术后,由于手术创面较大,伤口需要进行引流,粘贴伤口辅料则需要护士或医生用剪刀修剪后,引流管才能穿过辅料顺利安装。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粘贴伤口辅料,该粘贴伤口辅料能够更方便的用于患者。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粘贴伤口辅料,包括由带有粘接剂的纱布、吸收层和光面纸组成的粘贴伤口辅料,其特征在于,在粘贴伤口辅料的周边设有撕裂缝,在纱布和吸收层上开有至少一个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点是:
所述的撕裂缝沿吸收层边沿向外延伸。
所述的位于吸收层上的通孔的直径小于纱布通孔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粘贴伤口辅料,由于在原有粘贴伤口辅料基础上增加了撕裂缝和通孔,对于人体的凸凹不平的部位只要打开撕裂缝就够使用,对于一些较大手术后需要引流的患者,引流管可以方便的直接插入并通过吸收层。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的粘贴伤口辅料结构示意图;其中图(a)是主视图,图(b)是图(a)的A-A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粘贴伤口辅料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的粘贴伤口辅料,包括由一面带有粘接剂的纱布1、吸收层3和光面纸2组成的粘贴伤口辅料,在粘贴伤口辅料的周边设有撕裂缝5,在纱布1和吸收层3上至少开有一个通孔4。
制作时,按照常规的方法将吸收层3包覆在纱布1和光面纸2之间,撕裂缝5沿吸收层3的边沿向外延伸,然后灭菌、包装即可。
位于吸收层3上的通孔4的直径小于纱布1的直径,其目的是将吸收层与引流管四周紧密接触,防止细菌的侵入。
吸收层3采用高分子吸水树脂和无尘纸利用热溶胶粘压而成,起到隔离吸水体且防止接触伤口的作用。经实验证明,吸收层3比用纱布的吸水率要高出3倍以上,能够锁住水分不反渗,并能有效地保持伤口周围皮肤的干爽,有利于伤口愈合。
使用时,对于比较平坦的部位,可以无需打开四周的撕裂缝,对准伤口粘贴,然后在吸收层3上的通孔4插入引流管即可。对于凸凹不平的部位,按照伤口部位的具体情况,有选择的将撕裂缝5打开,然后对准伤口粘接后,根据需要在吸收层3上的通孔4插入引流管。
本实用新型的粘贴伤口辅料,可以根据手术的需要制成各种规格,如12cm*20cm,9cm*15cm等等。如果需要,还可以在纱布1和吸收层3上开有多个通孔4,这些通孔4也可以制成撕裂缝的形式,例如乳头附近的伤口,使用时需将乳头露出,可以在纱布1和吸收层3上开有2个通孔4,其中一个用于插入引流管,另一个将乳头露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022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