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油轴承及其制造方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18456.6 | 申请日: | 201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28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白木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思考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3/04 | 分类号: | F16C33/04;F16C33/10;B21D53/10;B21D37/1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喻学兵 |
地址: | 20161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油 轴承 及其 制造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油轴承及其制造方法、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市场普遍采用的是一种含油轴承构造来达到降低马达噪音、延长马达寿命的效果。其轴承材质一般采用金属制或树脂制材料。由于含油轴承本身内部具有一定量的油,马达在运转过程中,要时常使轴承与轴之间保持润滑,所以轴承内部储油的多少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马达的运转效果,如降低马达噪音和延长马达寿命等。
但市场上一般含油轴承的含油量极其有限,马达在连续运转过程中轴承中的油会极易消耗殆尽。这样,轴承与轴的摩擦阻抗会加大,很容易造成马达噪音过大,甚至马达卡转的不良反映,很大程度影响着马达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即便采用含油量高的含油轴承,其含油量也受大很大限制,包括材质、大小等条件的影响,所以高含油的含油轴承仍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另外,高含油轴承除造价往往相对较高外,极易造成成本的浪费。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含油轴承及其制造方法、装置,以使轴承中央部与轴之间形成储油间隙部,以此来提高整个轴承的含油储量,大大提高马达寿命的效果。
根据前述目的的含油轴承,含油轴承的轴孔的内周壁面呈圆筒形状,其特点是,轴孔的两端形成轴端支撑部,通过两轴端支撑部保持轴并能使轴在含油轴承中顺畅回转,轴孔的两轴端支撑部之间的中央部与所述轴之间形成有间隙。
根据前述目的的含油轴承的制造方法,其特点是,含油轴承的一端侧具有凸形,该凸形顺沿第一角度方向越往内周其越呈高凸,另一加压模具的一端侧具有凹形,该凹形沿第二角度方向越往内周面越呈低凹状,第二角度要比第一角度小一些,用加压模具的所述凹形对所述含油轴承的凸形实施加压后,所述含油轴承的轴孔的内周壁面就会向内侧变形,以形成一所述轴端支撑部。
所述的制造方法,其进一步的特点是,用加压模具的所述凹形对所述含油轴承的凸形实施加压时,在含油轴承的轴孔中插入有轴形模具。
所述的制造方法,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轴形模具的直径略小于所述轴的直径。
所述的制造方法,其进一步的特点是,加压模具的所述凹形对所述含油轴承的凸形实施加压时,含油轴承整体内置于承接模具的中空部中。
所述的制造方法,其进一步的特点是,加压模具的所述凹形对所述含油轴承的凸形实施加压时,含油轴承整体内置于承接模具的较宽的中空部中,而所述轴形模具穿过所述轴承插入在承接模具的较窄的中空部中。
根据前述目的的含油轴承制造装置,其特点是,包括加压模具,加压模具具有上半部和下半部,下半部呈轴形模具,上半部和下半部的结合处形成有凹部,含油轴承的一端侧具有凸形,该凸形顺沿第一角度方向越往内周其越呈高凸,该加压模具的一端侧具有凹形,该凹形沿第二角度方向越往内周面越呈低凹状,第二角度要比第一角度小一些,加压模具的下半部直径比含油轴承支撑的轴的直径要小一些,
所述的含油轴承制造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还包括承载模具,承载模具具有两部分中空部,其中上半中空部大小可容纳整体的含油轴承,下半中空部大小正好适合轴形模具的插入。
用所述加压模具的端侧对所述轴承的端侧实施加压后,所述轴承的内周壁面就会向内侧变形,形成轴孔的轴端支撑部,并使得轴孔的两轴端支撑部之间的中央部与所述轴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形成储油间隙部,以此来提高整个轴承的含油储量,大大提高采用该含油轴承的马达寿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加压模具、含油轴承、承接模具之间彼此互不作用前的截面状态示意图。
图2为含油轴承装入承接模具后的截面状态示意图。
图3为加压模具压入含油轴承的动作截面示意图。
图4为加压模具、含油轴承、承接模具相互作用后的最终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考图1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加以说明。图1为加压模具1、含油轴承2、承接模具3三者相互分离状态下的截面示意图。三者可选用相同成分的金属材料。加压模具1的下半部分12(或称下半段轴形模具或轴模具)呈圆筒轴状形,其轴的直径要比实际与轴承2相组合的轴的直径要稍小一些。另外,加压模具1的下半部分12与上半部分11相结合处呈一定的夹角R1,形成凹部13,凹部在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呈截头锥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思考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思考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84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维波导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秸秆煤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