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土镍矿还原产物中金属镍测定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17163.6 | 申请日: | 201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56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魏永刚;李博;胡建杭;王炜;陈光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G01N1/28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赛晓刚 |
地址: | 650093 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土 还原 产物 金属 测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分析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简单、方便、准确地测定红土镍矿还原产物中金属镍的方法,特别是结合了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种分析方法,是一种能够实现金属镍检测的现代分析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镍是各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广泛用于特种钢、电镀、石油化工催化剂、电池材料等领域,其中不锈钢生产的镍需求占全球镍需求的65%。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硫化镍矿冶炼得到金属镍,但硫化镍矿储量有限且大部分已被开发。世界范围内红土镍矿的储量丰富,已探明的镍储量约为2.2亿吨,其中红土镍矿约占70%。红土镍矿的采冶利用比例在2005年已达到世界镍产量的45%,预计到2012年该比例将增长到51%。因此,可以预测,世界未来镍产量的增加将主要来源于红土镍矿资源的开发。
红土镍矿中的镍主要以氧化镍的形式存在,为了提高金属镍的回收率,需要对红土镍矿进行各种形式的还原焙烧,把矿石中镍还原成金属状态,然后进一步处理。金属镍是还原焙烧产物中的主要成分,还可能存在氧化镍、硅酸镍等。选择合理的检测方法,可以简单、方便、准确地测定红土镍矿还原产物中金属镍的含量,确定红土镍矿还原产物中金属镍的还原率。
传统的检测方法有溴-甲醇溶液浸出法、氯化银浸出法、等等,它们存在着测定时间长、准确性差、对样品适应性不强等问题,给检测工作带来了困难和麻烦。本发明采用FeCl3-乙酸-乙醇溶液浸出和原子吸收光谱测定的方法,可以提高金属镍测定的准确性、缩短测定时间,是一种准确、高效、快捷的现代检测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有效结合,运用现代的分析检测技术,实现红土镍矿还原产物中金属镍的测定,满足科研、工业生产样品检测要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土镍矿还原产物中金属镍测定的方法,是一种准确、高效、快捷的现代检测方法。
本发明红土镍矿还原产物中金属镍测定的方法的技术方案为采用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合适的金属镍浸出液,对样品进行浸出、过滤、蒸干、溶解、定容处理,用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溶液中金属镍的浓度,计算得出红土镍矿还原产物中金属镍的含量。
取样后需对红土镍矿还原产物的样品进行预处理,通过对样品破碎、研磨、筛分,样品要细磨至200目以下,称取样品质量应控制在0.1~0.3g范围之内。选取FeCl3-乙酸-乙醇溶液为浸出溶液,按3g FeCl3、5ml乙酸、25ml无水乙醇比例配制,并在75~78℃温度范围内浸出20min,金属镍进入溶液,其它形式的镍不会进入溶液。
浸出液过滤后蒸干,用浓盐酸溶解,定容后再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溶液中金属镍的浓度控制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量范围之内。
本发明红土镍矿还原产物样品包括工业生产取样和科研试验样品两部分,取样后需对样品进行预处理,通过对样品破碎、研磨、筛分,将样品制成粒径为200目以上粉末。制备FeCl3-乙酸-乙醇溶液,称取3g FeCl3·6H2O放入烧杯中,用5ml、25ml的移液管分别移取5ml冰乙酸、25ml的无水乙醇加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至FeCl3·6H2O溶解。
称取样品0.1~0.3g,将样品装入锥形瓶,向锥形瓶加入配置好的FeCl3-乙酸-乙醇溶液,锥形瓶置于水浴恒温槽中,温度稳定在75~78℃范围内,浸出20min,浸出后金属镍进入溶液,其它形式存在的镍留于残渣中。对浸出液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残渣用无水乙醇洗涤两次,用蒸馏水洗涤一次,将过滤后的溶液置于烧杯中在电炉上蒸干,蒸干后烧杯底部出现一层黄色固体。
用移液管向烧杯内加入5ml的浓盐酸,黄色固体被溶解,溶液在电炉上煮至清亮,将溶液移入100ml比色管,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制备好的溶液将镍的浓度控制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量范围之内,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溶液中镍的含量,通过计算得出红土镍矿还原产物中金属镍的含量。计算公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71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