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废电路板粉合成的零碳高纤维环保板材及其制造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010615117.2 | 申请日: | 201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2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耀武 |
主分类号: | B27N3/12 | 分类号: | B27N3/12;B27N1/00;B27N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 |
地址: | 511340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电路板 合成 零碳高 纤维 环保 板材 及其 制造 工艺 | ||
1.一种利用废电路板粉合成的零碳高纤维环保板材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a、对电路板回收粉用振动器筛选并磁吸金属杂渣,使其原料不结团;
b、对电路板回收粉进行干燥处理,控制电路板回收粉的水分不超过3%,控制干燥炉内的温度在125℃的恒温中进行搅拌干燥;
c、对高纤维辅料进行粗破碎,然后再进行粉碎研磨使高纤维辅料转化成80目以上的木质纤维粉,在100℃以上的温度环境进行水分干燥处理,控制其水分含量在2%~4%;然后把木质纤维粉在180℃下进行搅拌混和形成碳质纤维粉;
d、把电路板回收粉与碳质纤维粉按比例混合搅拌均匀,按比例添加加工助剂再次均匀混和;所述加工助剂包括交联剂、防水剂、碳丝纤维,所述交联剂为脲醛树脂溶胶或酚醛树脂溶胶,所述防水剂为石蜡、硅油、白油、中棕榈蜡中的一种或多种;
e、将混和原料均匀等速喂料进入铺装系统,用扫平辊把原料摊平,混和原料进入预压机后压制为统一厚度的板坯,由输送带送去纵横修边,然后再输送到多层重压机对板材进行成型加压;加压1分钟,使板材表面的压力达到10Mps以上,静置2分钟后再进行补压,补压压力达到14Mps以上,补压时间持续5分钟后排气泄压,泄压过程平缓均匀递减;
f、压制完毕后,把板材拉出,然后进行翻板以及风冷却处理;
g、砂光定厚,质检,堆板入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废电路板粉合成的零碳高纤维环保板材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回收粉是将废弃电路板或电路板边角料拆解磨成的粉状物料,或者是直接回收的电路板钻孔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废电路板粉合成的零碳高纤维环保板材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纤维辅料是农作物秸秆、木质锯粉或竹质锯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废电路板粉合成的零碳高纤维环保板材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e中,所述多层热压机的层压板用循环导热油加热,所述层压板的导热油温度控制在150℃~190℃之间。
5.一种利用废电路板粉合成的零碳高纤维环保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保板材的压制原料包括重量比如下的组分:1~69份电路板回收粉,1~70份木质纤维粉,1~20份交联剂,1~10份防水剂,1~12份碳丝纤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废电路板粉合成的零碳高纤维环保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保板材的压制原料包括重量比如下的组分:50~69份电路板回收粉,10~20份木质纤维粉,5~10份交联剂,1~2份防水剂,5~8份碳丝纤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废电路板粉合成的零碳高纤维环保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保板材的压制原料包括重量比如下的组分:1~69份电路板回收粉,1~70份木质纤维粉,1~20份交联剂,1~10份防水剂,1~8份防火剂,1~5份甲醛捉捕剂,1~12份碳丝纤维,1~5份固化剂,1~5份抗氧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废电路板粉合成的零碳高纤维环保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保板材的压制原料包括重量比如下的组分:50~69份电路板回收粉,10~20份木质纤维粉,5~10份交联剂,2~3份防水剂,1~3份防火剂,2~3份甲醛捉捕剂,5~12份碳丝纤维,1.5~2份固化剂,1.5~2份抗氧剂。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废电路板粉合成的零碳高纤维环保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保板材的压制原料包括重量比如下的组分:40~50份电路板回收粉,30~40份木质纤维粉,13~20份交联剂,3~5份防水剂,3~5份防火剂,甲醛捉捕剂2~3份,碳丝纤维7~10份,固化剂1.5~2份,抗氧剂1.5~2份。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利用废电路板粉合成的零碳高纤维环保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为脲醛树脂溶胶或酚醛树脂溶胶,所述防水剂为石蜡、硅油、白油、中棕榈蜡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防火剂为氯化铵、碳酸钾、碳配二氢铵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甲醛捉捕剂为蒙脱土、三聚氰胺、苯酚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碳丝纤维为玻璃纤维,所述固化剂为氯化胺、草酸、酚醛胺、聚醚胺、芳脂胺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抗氧剂为芳脂胺类抗氧剂、酚类抗氧剂、硫酯、亚磷酸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耀武,未经陈耀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511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出租车呼叫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机器人系统及工件取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