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橡胶底材底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06321.8 | 申请日: | 2010-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511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吴燕芳;刘连河;胡松霞;张安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75/06 | 分类号: | C09D175/06;C09D17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橡胶 底材底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涂料制作工艺,具体涉及一种橡胶底材底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橡胶工业的发展,橡胶制品由天然橡胶为主扩展到氯丁橡胶、丁睛橡胶、丁基橡胶、乙丙橡胶、硅橡胶等合成橡胶。天然橡胶是从橡胶树、橡胶草等植物中提取胶质后加工制成;合成橡胶则由各种单体经聚合反应而得。橡胶制品广泛应用于工业或生活各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橡胶制品的使用性能、保护性能、装饰性能等各种特殊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涂料可赋予橡胶制品多种表面性能,并保护橡胶表面不被老化,起到良好的装饰美化和保护效果。并且涂料可按照要求赋予橡胶制品各种颜色和光泽(且比橡胶直接着色经济的多),也可保护橡胶制品免受紫外线的照射,减少老化,延长使用寿命,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环保效益。最重要的是涂料可赋予橡胶制品阻燃性能、耐溶剂性能、导静电性能等。
由于橡胶材料是非结晶型的高分子弹性体材料,对涂料和涂装施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表面张力小。橡胶属非极性材料,张力小。(2)易溶胀或溶解。橡胶遇大多数有机溶剂或油类,均有溶胀或溶解现象。因此在涂料施工过程中,由于溶胀及溶剂挥发后产生的收缩应力,引发了一系列涂料缺陷,导致涂层脱落。(3)弹性模量大。橡胶作为弹性体,当受到外力后产生形变(主要是压缩变形和拉伸变形),从而产生相应的应力。因此有效涂层的弹性模量必须是与橡胶底材的弹性模量相匹配,否则在变形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将破坏涂层的附着。(4)电阻大。橡胶的化学结构决定其电阻很大,具有很强的起静电性。
由于橡胶自身的特性,橡胶用涂料不仅要求其对橡胶具有良好的附着力,还要求其适应变化较大的弹性模量,弹性模量会随橡胶的品种、疏化程度、填料及补强材料用量不同而变化,因此用于配套的涂料相对伸长率必须与之相配套,否则由于撞击、压缩、拉伸等原因导致橡胶变形时,产生的内应力会引起涂层开裂、脱落。
由于技术原因,目前大多数橡胶制品未采用涂料进行装饰和保护。橡胶底材专用漆研发的力度不大,品种也相对较少。主要由氯化橡胶类、丙烯酸酯类、聚乙烯类等。
1)氯化橡胶类底漆
国内生产的氯化橡胶类底漆主要以四氯化碳作为溶剂,根据蒙特利尔破坏臭氧层物质管制议定书(Montreal Protocol on Substances that DepletetheOzone Layer)签署的环境保护公约,四氯化碳对地球臭氧层造成了恶化及损害。且氯化橡胶类底漆具有不耐高温(不超过60℃)、耐溶剂性差、成本高、施工条件苛刻等缺点,给使用带来一定的限制。
2)丙烯酸酯类
丙烯酸酯类涂料为本世纪5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的涂料的新品种,因丙烯酸树脂对光的主吸收峰处在太阳光谱范围之外,所以用它制成的涂料具有优良的耐光性和耐户外老化性能,且漆膜干燥快,附着力好,耐热性、耐腐蚀性佳,也可在较低气温条件下应用。缺点是成本高,漆膜伸长率低、柔韧性稍差,且受环境保护条件的限制,原材料有一定的毒性,涂料新品种的发展技术有一定的困难。
3)聚乙烯类
聚乙烯类涂料由于原材料资源丰富而价格较低且具有各种优越的性能:耐侯、耐化学腐蚀、耐水、电绝缘、防霉、、不燃性和柔韧性,因此用途极为广泛。但本身有如下缺点:不耐热、防腐蚀范围有限制、溶剂释放迟缓、附着力差。单独的氯乙烯树脂涂层对各种表面的附着力很差,制漆时加入了各种改性剂改性,附着力有所提高,但改性剂不能多加,自干后漆膜的附着力不是很好,如表面处理或施工不当,会产生整张剥离的弊病。这也限制了在橡胶底材上的运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橡胶底材底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在橡胶制品上(硅橡胶除外)通用的底涂及其制备方法,能够降低制作成本,改善橡胶制品的外观装饰,保护橡胶制品,延长使用寿命,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提高橡胶制品的其他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63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