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纯钛或钛合金表面制备具有生物活性陶瓷涂层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96194.8 | 申请日: | 2010-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81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魏大庆;成夙;周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D11/26 | 分类号: | C25D11/2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23118 | 代理人: | 陈晓光 |
地址: | 15000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钛合金 表面 制备 具有 生物 活性 陶瓷 涂层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表面改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纯钛或钛合金表面制备具有生物活性陶瓷涂层的方法。
背景技术:
钛及钛合金材料作为重要的生物医用材料,具有高机械强度、高韧性和优良的抗疲劳性能,广泛应用于人体的关节、牙、骨等硬组织的替换。然而,将其植入到人体中普遍存在生物活性差,结合强度低、愈合时间长等问题。金属材料植入人体后,由于长期在体液环境中服役就会导致金属的表面腐蚀,甚至使金属离子进入肌体组织而使肌体组织变质。为了提高医用钛金属的生物活性,促进其与人体骨组织的结合,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在材料表面等离子喷涂羟基磷灰石涂层;但是涂层与基体界面结合强度低,容易开裂,大大影响了其使用效果,因此发展新技术对医用钛和钛合金的表面进行生物活化改性处理,提高其与人体硬组织的结合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弧氧化的工艺方法既能够节能省时,又能够在原位形成氧化物涂层与基体匹配好、膜基结合强度高可达30MPa以上,可适用于不同形状与尺寸的零件。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纯钛或钛合金表面制备具有生物活性陶瓷涂层的方法, 本方法有二个步骤,
步骤一:做基体处理将纯钛或钛合金表面(1)打磨抛光、清洗;
步骤二:做微弧氧化将纯钛或钛合金置于含有碱性电解液的不锈钢槽体中,以纯钛或钛合金做阳极,不锈钢槽体为阴极;氧化过程中通过冷却系统控制槽液温度<50oC;用双极脉冲电源,通过对微弧氧化电参数的控制,靠钛表面的击穿放电使钛表面(1)形成一层的微弧氧化涂层(2),微弧氧化涂层(2)厚度为3~10mm。
所述的纯钛或钛合金表面制备具有生物活性陶瓷涂层的方法,所述的微弧氧化的脉冲电压为200~500V、所述的微弧氧化的频率400~800Hz、所述的微弧氧化的占空比4~20%、所述的微弧氧化的溶液温度0~50oC。
所述的纯钛或钛合金表面制备具有生物活性陶瓷涂层的方法,所述的碱性电解液为硅酸盐或磷酸盐或硅酸盐和磷酸盐的混合物为EDTA-2Na、NaOH、Na2SiO3·9H2O和Ca(CH3COO)2·H2O,浓度分别定为15克/升、20克/升、14.2克/升和8.8克/升,以去离子水为溶剂配制成。
所述的纯钛或钛合金表面制备具有生物活性陶瓷涂层的方法,所述的纯钛或钛合金的基体零件为板状或棒状或管状。
有益效果:
1. 本发明能够在原位形成氧化物涂层与基体匹配好、膜基结合强度高可达30MPa以上,可适用于不同形状与尺寸的零件,所获得的致密陶瓷层含有对人体骨组织生长有益的硅Si、钙Ca、磷P微量元素,能够成功的在模拟体液中诱导羟基磷灰石的生成,有助于提高Ti基体替换物植入体内与骨组织的结合能力。
本发明显著的提高了钛的表面生物活性,扩展了Ti作为最理想的骨替代物的应用范围。
本发明处理后的涂层进行能谱仪EDS能谱检测,涂层中有Na、Si、Ca微量活性元素的存在,Si,Ca元素是生物活性玻璃中的必备元素,通过微弧氧化方法将Si,Ca元素同时引入到陶瓷涂层中尚属首次,可以使二氧化钛的涂层材料可以具有部分生物活性玻璃的性能。模拟体液浸泡,浸泡3天以后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仪XRD观察在涂层表面即有羟基磷灰石形成,当达到一周以上肉眼就可看到表面形成的羟基磷灰石,后续观察随浸泡时间增加羟基磷灰石形成数量也增多,一个月以上磷灰石形成数量达到饱和。表明按本发明方法弧氧化涂层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显著提高Ti材料的生物活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61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新颖性质的纤维素材料
- 下一篇:洗碗机的运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