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模双待终端以及运行该终端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93501.7 | 申请日: | 201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31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曹蕾;王小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88/06 | 分类号: | H04W88/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郭润湘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模双待 终端 以及 运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模双待终端以及运行该多模双待终端的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组织(Long Term Evolution,LTE)作为3G后续演进技术以其高数据速率、低时延、灵活的带宽配置等独特技术优势,被业界公认为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的演进方向。目前的LTE终端大多以数据卡、客户端设备(CPE)等数据终端为主,产品类别相对现有3G终端较为单一,无法满足用户对LTE终端多样化的需求。另外,考虑到LTE是一种纯分组域技术,如何解决LTE终端对话音业务的支持也是目前产业界各方研究的热点。
为了提供多样化的终端以解决LTE终端对话音业务支持的问题,提出了多模双待终端的解决方案。多模双待终端一方面可以依托现有的2G网络或3G网络的电路域技术为用户提供话音、可视电话、短信、彩信等电路域业务,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LTE网络、2G网络或3G网络的分组域为用户提供涵盖高速、中速以及低速的各种分组域承载类业务。多模双待终端不但解决了LTE终端对话音业务的支持问题,而且可以整合各种网络的优势,为用户提供更加灵活的业务使用方式和更加多样化的业务。
目前,标准的TD-LTE芯片有两种形式,一种是TD-LTE单模芯片,另一种是GSM/TD-LTE多模芯片,设计有TD-LTE芯片的多模双待终端可以有以下两种芯片组合模式:
第一种芯片组合模式:TD-LTE单模芯片+GSM/TD-SCDMA多模芯片。
在此芯片组合模式下,多模双待终端在TD-LTE单模芯片与GSM/TD-SCDMA多模芯片之间没有互操作的情况下,无法保证TD-LTE网络中的分组域承载类业务平滑地切换至GSM网络或TD-SCDMA网络。现有的网络部署下,TD-LTE网络的覆盖范围远小于GSM网络或TD-SCDMA网络,因此,可能会经常出现分组域承载类业务由TD-LTE网络向GSM网络或TD-SCDMA网络的切换,如果分组域承载类业务的切换连续性不能保证,会因用户体验差而对多模终端的实际应用造成严重影响。
第二种芯片组合模式:GSM/TD-LTE多模芯片+GSM/TD-SCDMA多模芯片。
在此芯片组合模式下,即使TD-LTE单模芯片与GSM/TD-SCDMA多模芯片之间没有互操作,也能够实现分组域承载类业务在TD-LTE网络以及GSM网络之间切换的连续性。
现有的多模双待终端内部若按照上述第一种芯片组合模式或第二种芯片组合模式来设计,会在多模双待终端内部设计两套独立的无线通信模块,每个无线通信模块通过各自的射频芯片以及射频前端来实现双待功能。如图1所示,为按照上述第二种芯片组合模式设计的多模双待终端的硬件架构示意图。多模双待终端内有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键盘、显示屏、存储器以及两套独立的无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模块1是支持GSM/TD-SCDMA双模单待模块,既可以承载语音业务、可视电话业务、短信业务以及彩信业务等电路域业务,也可以承载分组域承载类业务;无线通信模块2是支持GSM/TD-LTE双模单待模块,仅承载分组域承载类业务。AP用于协调两套无线通信模块对电声设备(如:听筒、麦克风)和人机交互设备(如:屏幕、键盘)等共享设备的控制。
无线通信模块1包括无线通信平台1和射频前端子模块1,所述无线通信平台1包括基带子模块1、射频芯片1和电源管理芯片1,射频前端子模块1包括单刀12掷的天线/开关1、接收滤波器TS34、接收滤波器TS39、接收滤波器G2、接收滤波器G3、接收滤波器G5、接收滤波器G8、功率放大器(PowerAmplifier,PA)1、PA2、PA3以及低通滤波器(Low-Pass Filter,LPF)1~LPF6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35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惯性导航系统的在线自主标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