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92101.4 | 申请日: | 2010-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98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徐成永;康允焕 | 申请(专利权)人: | LG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M1/23 | 分类号: | H04M1/2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应志超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键盘(keypad)结构和键盘显示方法。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是可以随身携带的装置,并且具有一种或更多个功能,诸如语音和视频呼叫通信、输入和输出信息、存储数据等。
随着这些功能变得越来越多样化,移动终端可以支持更复杂功能,诸如拍摄图像或视频、再现音乐文件或视频文件、进行游戏、接收广播信号等。通过广泛且集中地实现这些功能,移动终端可以采用多媒体播放器或装置的形式来具体实施。
为了实现这种多媒体播放器或装置的各种功能,就硬件或软件而言,该多媒体播放器需要足够的支持,为此,进行并且实现了许多尝试。例如,提供了使得用户容易且便利地搜索并选择一种或更多种功能的用户界面。
传统移动终端的一种输入装置是利用金属圆顶(metal dome)的弹性而实现的键盘或侧键。该金属圆顶将形成在电路板上的一个触点连接至另一触点,以生成输入信号。
然而,对于利用根据现有技术的金属圆顶的键盘或侧键的情况来说,按照不能被改变的方式形成各个按键的键标(key mark),因而,不能够容易地根据移动终端的各种模式来显示输入内容。另外,当在键盘的各个按键上形成各种键标时,使得该移动终端的外观劣化。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致力于解决上述和其它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各种模式来改变键标(其表示要输入或要控制的内容)的移动终端。
为了实现这些和其它优点,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在此具体实施和广泛描述的,本发明在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透光致动器(light-transmissive actuator)(例如,半透明或透明),该透光致动器具有圆顶状形状;导电涂覆层,该导电涂覆层被形成为透光的并且形成在所述透光致动器的内表面处;透光基部,该透光基部具有形成在该透光基部上的第一透光电极图案和第二透光电极图案,该第一透光电极图案被设置成与所述透光致动器的边缘相接触,并且该第二透光电极图案被设置成在按压所述透光致动器时与所述透光致动器的中央部分相接触;以及显示单元,该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透光基部的下方,并且被设置成使得能够通过所述透光致动器、所述导电涂覆层以及所述透光基部而看到该显示单元上的视觉信息。
所述透光致动器可以包括多个圆顶部分,该圆顶部分形成在整体膜上以使得所述圆顶部分对应于相应键。
所述导电涂覆层和所述第一电极图案和第二电极图案可以由透光碳纳米管(CNT)或透光导电聚合物制成。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电阻校正器,该电阻校正器被设置成根据与各个透光致动器相对应的相应第一电极图案的长度来校正电阻偏差。
所述显示单元可以透光,并且,可以额外将触摸感测层设置在所述显示单元的下侧。
所述透光基部可以附接在所述显示单元的上表面。
为了实现这些和其它优点,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在此具体实施和广泛描述的,本发明在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具有键盘装置的第一机体;以及第二机体,该第二机体以折叠方式附接至所述第一机体,并且具有在闭合状态下设置在该第二机体内表面上的第一显示单元,其中,该键盘装置包括:透光致动器(例如,半透明或透明),该透光致动器具有圆顶状形状;导电涂覆层,该导电涂覆层被形成为透光的并且形成在所述透光致动器的内表面处;透光基部,该透光基部具有形成在该透光基部上的第一透光电极图案和第二透光电极图案,该第一透光电极图案被设置成与所述透光致动器的边缘相接触,并且该第二透光电极图案被设置成当按压所述透光致动器时与所述透光致动器的中央部分相接触;以及第二显示单元,该第二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透光基部的下方,并且被设置成使得能够通过所述透光致动器、所述导电涂覆层以及所述透光基部观看该第二显示单元上的视觉信息。
可以将输出到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所述视觉信息形成为对应于各个透光致动器,并且该视觉信息可以是要输出到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图像的缩略图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电子株式会社,未经LG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21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扇形段及环形段零件数控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电动汽车充电线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