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成型具有局部内凹的工件的冲压模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78801.8 | 申请日: | 2010-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53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06 |
发明(设计)人: | 马小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3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桑传标;周建秋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成型 具有 局部 工件 冲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冲压领域。
背景技术
车门总成是由车门内板总成和车门外板通过涂胶工艺、包边工艺、局部点焊工艺完成的,车门总成的刚性需求主要由车门内板总成来满足,车门外板则主要满足车门的外观需求。为了安装车门上的附属部件,如门把手、下视镜等,在车门外板数模局部应当存在局部内凹。拉延车门外板的冲压模一般包括上模和下模,通常在上模上还有用以形成局部内凹的凸包。拉延成型时,在模具型面上成型局部内凹的凸包先接触材料,但车门外板相对于车门内板料厚薄、刚性差,且合模速度较快,在无压料状态下此处材料流动不受控制,产生流动不均匀,在局部内凹的拐角处的材料流动比直线边处的材料流动困难,合模完成后仍然来不及变形,因此会在局部内凹的拐角处产生材料堆积。喷漆之后能较明显的看到在局部内凹的拐角处有褶皱,难以满足车身外观质量要求。
通常情况下,拉延时通过压力调整或工艺补充调整,起皱可改善。比如可以降低压力或减缓合模速度来减轻局部内凹周围的起皱,但是这将大大影响生产效率。有时可以通过工艺补充来改善局部内凹周围起皱的现象。如图1所示的是典型的客车车门外板示意图,图中的门把手安装处01与下视镜安装处03即为上文中所述的局部内凹。由于下视镜安装处03为通孔,后续还有翻边工艺作为补充工艺,能把局部内凹填平,修边后整形能够将周围的起皱区域遮住,并不会影响车门外板的外观。
但并不是每个局部内凹处都有工艺补充,如在拉延形成图1中的把手安装处01时,这时就没有后续的工艺补充。在拉延成型图1中所示的车门外板时,把手安装处01处的材料流动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四个圆角处的材料比直边处材料更容易堆积,形成褶皱,在其四个拐角处产生的起皱区域02遗留至最后,影响整个车门外板的外观。
虽然有时在拉延时通过压力调整或工艺补充调整可改善局部内凹周围的起皱现象,但是当模具分流或生产规划调整需更换生产设备时,还需要根据更换了的设备对已调整的拉延补充工艺进行适应性调整,费时费力,而起皱问题最终不能彻底解决,只能遗留到涂装车间手工打腻子,增加了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成型具有局部内凹的工件的冲压模,能够控制拉延时局部内凹处的压下速度,使材料流动均匀,从而避免局部内凹周围产生起皱。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用于成型具有局部内凹的工件的冲压模,所述冲压模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上形成有用以形成所述局部内凹的凸包,其中,在所述下模)上与所述凸包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通孔,所述冲压模还包括压料装置,所述压料装置包括压料块和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安装在所述下模上,另一端弹性支撑所述压料块,使所述压料块穿过所述通孔且能够上下移动。
优选地,所述压料块的顶面形状与所述凸包的端面形状匹配。
优选地,在所述上模和下模闭合前,所述压料块的顶面不低于所述通孔的顶面。
通常,所述下模具有与所述通孔相通的减轻孔,所述压料装置设置在所述减轻孔内。
优选地,所述冲压模还包括导轨,该导轨形成在所述减轻孔的壁上,用于引导所述压料块上下移动。
通常,所述压料装置还包括导板和导板架,所述导板架位于所述压料块和所述弹性元件之间且与所述压料块固定连接,所述导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导板架的侧面,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
优选地,所述压料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固定在所述导板架的上端面。
通常,所述压料装置还包括底板,所述弹性元件通过所述底板安装在所述下模上。
通常,所述压料装置还包括垫块,该垫块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弹性元件安装在所述垫块上。
优选地,所述压料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支撑块,该至少两个支撑块安装在所述底板或者垫块上并位于所述弹性元件的周围。
优选地,所述弹性元件为氮气弹簧。
优选地,所述上模的凸包以上的部分不设减轻孔,在所述上模的底部且与所述凸包相对应的位置设有沉孔,且所述沉孔内固定安装有调整块,所述调整块的端面高出沉孔的端面。
通过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冲压模,能够保证拉延时,在局部内凹处压料稳定,材料流动均匀,并通过调整调整块来应对冲压生产的动平衡问题,简单调整即可完成模具与机床的适应性匹配,从而避免了在局部内凹周围起皱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所示的是车门示意图;
图2所示的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所示的是图1中局部内凹周围材料流动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788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胸罩
- 下一篇:多触头单向摩擦式插棒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