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树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77706.6 | 申请日: | 2010-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3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曲田桂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田瑞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F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树 专用肥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肥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茶树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茶树使用的肥料,主要含有氮、磷、钾元素,为泥土补充流失的营养,从而增加作物的产量,但是,随着化肥施用的频繁且单一的使用,给土壤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土壤在缺乏充足的有机质的条件下,土壤团粒结构难以形成,土壤粒子之间的粘附力减弱,而今减低了土壤的保水能力。当泥土无法保持充足的水分时,即使化肥质素高,也不易于化肥在有利的条件下释放养分。
为解决长期使用单一化肥引发的问题,市场上出现了有机肥,即在肥料中加以微生物,如酵母菌、放线菌、光和菌、固氮菌、解磷菌等。添加了微生物的肥料,可加速分解土地中的动植物残体、分解农药、化肥、重金属残毒或矿物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对氮、磷、钾等离子的吸附力,增加保水、保肥及土壤缓冲力。但是,目前市面上的有机肥、配方与制作工艺过于复杂,加入菌种的种类与方法导致成本过高,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鉴于上述技术缺陷、迫切需要出现一种工艺简单,制作方便,抑制病虫害,改善土壤环境与酸碱度,增加肥料氮含量,有利于作物长势的茶树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工艺简单,制作方便,抑制病虫害,改善土壤环境与酸碱度,增加肥料氮含量,有利于作物长势的茶树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茶树专用肥,其中,包括按照重量分数比配置的如下原料:
蛋鸡粪 60-79份
辣椒粕 11-29份
沸石粉 2-5份
腐熟剂 0.05-0.1份
糠醛渣 50-65份。
或者,包括按照重量分数比配置的如下原料:
蛋鸡粪 60-71份
辣椒粕 11-21份
沸石粉 2-3.5份
腐熟剂 0.05-0.08份
糠醛渣 50-60份。
或者,包括按照重量分数比配置的如下原料:
蛋鸡粪 70-79份
辣椒粕 20-29份
沸石粉 3.2-5份
腐熟剂 0.07-0.1份
糠醛渣 58-65份。
或者,包括按照重量分数比配置的如下原料:
蛋鸡粪 68-71份
辣椒粕 19-21份
沸石粉 3-3.5份
腐熟剂 0.07-0.08份
糠醛渣 55-60份。
进一步包括按照重量分数比配置的如下原料:
植物粉 0.45-0.9份。
所述辣椒粕可以为菊花粕、花生粕、菜籽粕、玉米胚芽粕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所述腐熟剂为米曲霉菌,所述沸石粉的颗粒大小为100-200目。
所述植物粉为玉米秸秆、麦秆、稻秆、谷秆、红薯藤、蚕豆秸、油菜秆、杂草、树叶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粉碎而成,所述植物粉的颗粒大小为80-120目。
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本发明又公开了一种茶树专用肥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a、将蛋鸡粪和辣椒粕用搅拌机混合均匀,并进行水分检测,要求水分在57-62%,制得一次混料;
b、将腐熟剂和植物粉按照1∶9的比例进行混合,混合温度0-35度,混合后存放时间3-12小时,制得二次混料;
c、将步骤a所得的一次混料与步骤b所得的二次混料送入搅拌机内混合搅拌均匀,制得三次混料。
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d、堆放的步骤,将步骤c所得的三次混料置于发酵槽内堆放,堆放的高度为1-1.2米,将温度计插入到三次混料中,插入的深度为0.5-0.6米;
e、翻抛的步骤:当步骤d的三次混料的温度达到70度时,启动翻抛机翻抛一次;13-15日后,步骤d的三次混料的高度为初始堆放高度的1/3时,即、三次混料被发酵成熟,制得半成品。
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f、步骤e制得的半成品与糠醛渣、沸石粉混合均匀,然后进行晾晒,晾晒到水分20%时,制得成品,装袋入库;
g、或者,步骤e制得的半成品与步骤f制得的成品进行混合,半成品与成品的混合比例为40∶100~45∶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田瑞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田瑞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777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