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厂燃煤干燥蒸发水汽的热量和水回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43946.4 | 申请日: | 2010-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6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赵旭;张麦奎;申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国家干燥技术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兰州瑞德干燥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B3/00 | 分类号: | F28B3/00;F28B9/04;F26B25/00;F01D15/10;F01K11/02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 代理人: | 马正良 |
地址: | 73005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厂 燃煤 干燥 蒸发 水汽 热量 回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厂燃煤干燥蒸发水汽热量和水回收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燃煤发电机组中,凝汽器冷凝的20~40℃水需要逐级加热、升压后进入燃煤锅炉循环利用,20~40℃水的逐级加热介质分别来自汽轮发电机组的逐级抽汽,特点是需要的抽汽量大,热量补充多。
现有煤干燥蒸发水气湿法除尘,是将煤粉蒸发出来的水蒸气(一般含少量不凝气和微量煤粉尘)采用湿式除尘器并利用20~40℃水以间接换热方式对90~150℃水蒸气进行冷凝、除尘后直接排空,特点是可对水蒸气进行回收,但需要换热的20~40℃水流量大,而且换热后60~120℃水直接排放,热量损失。
缺点:现有燃煤发电机组和煤干燥蒸发水气湿法除尘系统独立运行,能耗高,能量没有综合利用。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电厂燃煤干燥蒸发水汽的热量和水回收方法,是在现有燃煤发电机组和煤干燥蒸发水气湿法除尘系统的基础上,在燃煤发电机组的凝汽器和加热器Ⅰ之间增设换热器,使来自煤干燥蒸发水蒸气湿法除尘系统的水与来自燃煤发电机组中凝汽器冷凝的水在增设换热器中进行热交换,交换后使煤干燥蒸发水蒸气湿法除尘系统的降温水作为煤干燥蒸发水蒸气的冷凝水循环使用,冷凝回收煤干燥蒸发水汽;同时使燃煤发电机组中凝汽器冷凝的水升温,减少了汽轮发电机组的抽汽量,节约能量。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厂燃煤干燥蒸发水汽热量和水回收工艺,由燃煤发电机组和煤干燥蒸发水气湿法除尘系统组合而成。其特征是来自电厂燃煤干燥段蒸发出来90~150℃过热蒸汽(含有大量水蒸气和少量不凝气)进入冷凝塔内,同时冷凝在冷凝塔底部的40~100℃水通过循环水泵Ⅰ增压后与90~150℃高湿尾气直接接触降温、冷凝,降温后未冷凝90~150℃水蒸气进入冷凝塔19顶部,与冷凝塔顶部的冷凝器内20~40℃水接触,水蒸气冷凝成40~100℃水并流回冷凝塔底部,一部分作为90~150℃高湿尾气直接接触的初步降温、冷凝水,另一部经过滤器分离后进入水回收系统;冷凝器内20~40℃水升温至60~120水,通过循环水泵Ⅱ增压后进入换热器内冷却至40~90℃水,并经空冷器进一步冷却后进入冷凝器内循环使用;换热器内的冷却介质来自电厂燃煤发电机组凝汽器冷凝的20~40℃水。
本发明的特点:
(1)本发明是燃煤发电机组和煤干燥蒸发水气湿法除尘系统二种常规技术组合的新工艺,设备采用常规或标准设备,系统简单,可操作性高。
(2)本发明是燃煤发电机组和煤干燥蒸发水气湿法除尘系统的能量交换利用,节能降耗。
(3)本技术中回收的水是蒸发水汽凝结成水,净化处理后,可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1-煤粉料仓 2-称重皮带 3-磨煤机 4-燃煤锅炉 5-汽轮发电机组 6-凝汽器 7-凝液泵 8-加热器Ⅰ 9-加热器Ⅱ 10-加热器Ⅲ 11-加热器Ⅳ 12-除氧器 13-增压水泵 14-加热器V 15-加热器Ⅵ 16-加热器Ⅶ 17-助燃风机 18-煤粉输送风机(注:1~18设备为燃煤发电机组)
19-冷凝塔 20-过滤器 21-循环水泵Ⅰ 22-循环水泵Ⅱ 23-换热器 24-空冷器 25-冷凝器(注:19~25设备为煤干燥蒸发水蒸气的湿法除尘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对电厂燃煤干燥蒸发水汽热量和水回收的工艺描述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国家干燥技术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兰州瑞德干燥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国家干燥技术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兰州瑞德干燥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39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