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Ag/石墨烯纳米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42737.8 | 申请日: | 201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363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7 |
发明(设计)人: | 莫尊理;刘鹏伟;赵永霞;郭瑞斌;冯超;邓哲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B1/04 | 分类号: | H01B1/04;H01B13/00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张英荷 |
地址: | 73007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ag 石墨 纳米 导电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贵金属纳米粒子/石墨烯纳米导电复合材料,尤其涉及一种以石墨烯为主体,以纳米银粒子为掺杂相的导电复合材料。本发明同时还涉及该Ag/石墨烯纳米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烈·K·海姆(Andre K.Geim)研究小组发现并成功制备出了石墨烯,从此拉开了二维碳质材料研究的序幕,引起了全球新的研究热潮。
纳米级粒子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因而展现出许多特有的性质,在导电、催化、光吸收、医药、磁介质及新材料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当粒子尺寸进入纳米级时,由于纳米级粒子存在大的比表面积,容易发生局部团聚,严重制约了纳米粒子的性能。
石墨烯是拥有sp2杂化轨道的二维碳原子晶体,碳原子排列与石墨的单原子层一样,是目前世界上最薄的单原子厚度的碳质新材料,厚度只有0.355nm,仅为头发的20万分之一,是构建其他维数炭质材料的基础。二维石墨烯材料中的电子行为与三维材料截然不同,无法用传统的量子力学加以解释,而必须运用更为复杂的相对论量子力学来阐释,也就是说石墨烯中的电子(或称为“载荷子”)的性质和相对论性的中微子非常相似。这也就是其电子的运动速度达到光速的1/300的原因。重要的是,石墨烯独特的蜂窝状结构以及其光通透性能,使其成为新型材料制备的基体。氧化后的石墨烯,其表面存在的大量含氧基团,为其它粒子的结合提供了有效位点;石墨烯当中又有富含电子的π-π共轭作用,为金属粒子的静电吸附提供了可能。当纳米级粒子与石墨烯复合时,这些位点及这种吸附就能有效地阻止纳米级粒子的团聚。因此,以石墨烯为基体的二相和三相材料应运而生,为多功能材料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Ag/石墨烯纳米导电复合材料。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Ag/石墨烯纳米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Ag/石墨烯纳米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是将氧化石墨在水中超声分1~2小时,加入硝酸银固体,继续超声25~30min,升温至70~80℃,加入硼氢化钠回流反应1~2小时,趁热过滤,洗涤,干燥,研磨,得到Ag/石墨烯纳米导电复合材料。
所述氧化石墨与硝酸银固体的质量比为1∶0.01~1∶0.12。
所述硼氢化钠与氧化石墨的质量比为1∶0.15~1∶0.05。
本发明的Ag/石墨烯纳米导电复合材料中,纳米银粒子均匀分散于石墨烯中,并与石墨烯形成了导电网络。
复合材料中纳米银粒子与石墨烯的质量比为1∶100~1∶10,复合材料的导电率为1.61~2.89S/cm。
所述纳米银粒子的粒径为6~7nm;石墨烯的厚度为0.8~1nm。
下面通过FT-IR光谱图、TEM电镜、SEM电镜、TG曲线对本发明制备的Ag/石墨烯纳米导电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和测试。
1、FT-IR谱图分析
图1是石墨、氧化石墨、石墨烯、Ag/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FT-IR谱图。其中,(a)为石墨图谱,(b)为氧化石墨图谱,图(c)是石墨烯的谱图,(d)是Ag/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图谱。图(b)中,1055cm-1为C-O的伸缩振动峰,1404cm-1为-OH的面内弯曲振动峰,1728cm-1为羧基中C=O的伸缩振动峰,3440cm-1为-OH的伸缩振动峰。图(c)的谱图与图(a)的谱图基本一致,这说明还原得到的石墨烯,基本恢复了原来的共轭结构。通过比较,发现图复合材料的谱图与石墨烯的基本一致,说明在复合过程中,纳米Ag粒子与石墨烯没有形成化学键,故没有出现新的基团的特征吸收峰,也没有基团峰的移动,这就表明纳米Ag粒子与石墨烯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物理吸附。
2.电镜分析
图2是石墨烯的TEM照片。可以看出光能部分透过它的片层,说明石墨烯在厚度方向上很薄。同时还可观察到石墨烯片层各部分区域颜色深浅不一,透光性不尽相同,片层上端颜色明显较下端浅,这说明制得的石墨烯不全是单片层结构,而是由几个单片层叠加而成。
图3是Ag/石墨烯的TEM照片。其中的黑色点状颗粒为纳米银粒子。从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纳米银粒子粒径均匀,并且十分均匀的分散在石墨烯当中。测得纳米银粒子的粒径为6~7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师范大学,未经西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27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掩模安装保护膜的定位方法
- 下一篇:一种路径的状态更新方法和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