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工胆管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38221.6 | 申请日: | 201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72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杨庆;史同娜;沈新元;郯志清;章悦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2/04 | 分类号: | A61F2/04;A61L27/16;A61L27/34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黄志达;谢文凯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胆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人工胆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人工胆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医学上,病变的胆总管切除后胆道的修复或重建问题一直是胆道外科的主要难题之一。胆道系统疾病往往需要切除或切开胆管、并进行各种方式的胆肠吻合,这样会使胆管、Oddi括约肌功能丧失甚至结构缺失,手术难度大,而且由于胆管组织损伤后再生能力低下,处理棘手,术后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
与人工血管、人工补片、人工关节、心脏瓣膜等技术相比,人工胆管研究明显滞后,尚未有成熟的胆管替代品进入临床应用。在胆管肿瘤、胆管损伤、先天畸形及肝移植等治疗中,迫切需要一种胆管替代物。随着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发展更新,生物组织替代品已逐渐进入临床应用。人工胆管的出现将产生一种全新的低创手术方式,对日益增加的胆道疾病治疗提供便捷的治疗方法。
肝外胆道是胆汁下达的唯一路径,其损伤与梗阻均直接影响肝脏功能。胆道外科手术常因肿瘤、先天变异、肝移植、胆管损伤等多种复杂因素需要进行肝外胆管的修复与重建,以往最常用的是胆管空肠吻合【Leonardi MI,Ataide EC,Boin IF,etal.Role of choledochojejunostomy in liver transplantation.Transplant Proc,2005,37(2):1126-1128.】,但因其并非正常生理途径,常发生逆行感染【李承,孙备.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逆行性胆道感染的研究进展.国际外科学杂志,2006,133(2):90-93.】,应用替代物重建肝外胆道是使复杂问题趋向简单合理的有效途径【郑建伟,邹声泉.人工胆管研究.中国医学工程,2005,13(4):385-387.】。临床迫切需要一种使用安全、简便、实用的胆管替代材料。
早在1952年,Voorhees等使用维纶材料研制成功了人工血管,成为人工管道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Voorhees AB,Jaretzki A,Blake A.The use of tubes constructed of Vinyon N cloth in bridging arterial defects.J.Ann.Surg,1952,135:332-336.】。同年,Mccorriston等人发明了人工胆管。1962年,Sterling等成功的将人工胆管作为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术后肝外胆道重建的替代物,获得了4~9年的术后存活率。这也是最早的有关人工胆管成功应用于临床的报道【Sterling JA.Infants with biliary atresia and artificial bile ducts surviving 4 to 9 years.Med.Times,1966,94(11):1302-1316.】。目前研制的人工胆管使用材料大多为单一高分子材料【黄华新,王琛,裴芳君等.真丝人造胆管替代胆总管的实验研究.兰州医学院学报,1999,20(1):36-38;许建衡,郭光华,张津等.聚氨酯胆管假体的制作.实用医学杂志,2000,16(2):104-105;周守礼等.胆道Y型支架及新型植入器(CN 2899738)】。有人用聚氨酯(医用级聚醚型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TPE-80B)材料设计了一种气囊型人工胆管假体,这是一种机械式胆管假体,试验证明其有较好的耐磨性、弹性和胆汁相容性【许建衡,郭光华,张津等.聚氨酯胆管假体的制作.实用医学杂志,2000,16(2):104-105;张洁,李东,李健宁.管状膨体聚四氟乙烯用于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动物实验研究.中国美容医学,2004,13(6):650-651.】。但聚氨酯表面的摩擦系数较大,难以满足要求胆汁流动阻力小的条件。目前开发出的人工胆管形态主要有单纯的直管式结构【黄华新,王琛,裴芳君等.真丝人造胆管替代胆总管的实验研究.兰州医学院学报,1999,20(1):36-38.】和气囊式胆管假体【许建衡,气囊型人工胆管(CN2242677)】两类:单纯直管式胆管可恢复胆道连续性,但其缺点为短时间内胆汁淤积阻塞、逆行感染;气囊式胆管假体的研究可解决胆汁淤积问题,但设计繁琐,缺乏临床实用价值。因此目前尚未有人工胆管真正应用于临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382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速棉签机
- 下一篇:一种机织人工气管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