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疲劳驾驶检测系统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24307.3 | 申请日: | 201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76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翁时锋;庄力可;宋立滨;柳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庄力可;翁时锋;王敬军;郑勤余 |
主分类号: | G08B21/06 | 分类号: | G08B21/06;G08B6/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315100 浙江省宁波市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疲劳 驾驶 检测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安全以及监测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疲劳驾驶检测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疲劳驾驶是当今交通安全的重要隐患之一。驾驶人在疲劳时,其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形势判断能力和对车辆的操控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关于驾驶人疲劳及注意分散等安全状态的检测预警技术,由于它在交通事故预防方面的发展前景而受到各国高度的重视,研究人员根据驾驶人疲劳时在生理和操作上的特征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请参见图1,其为现有的疲劳检测系统的架构图,其包括传感模块11、疲劳检测模块12和报警模块13。传感模块11用来采集驾驶人的实时状态信息,(如脸部图像信息、语音信息等),并传输给疲劳检测模块12进行疲劳状态分析。疲劳检测模块12分析出驾驶人的疲劳状态后,发送指令到报警模块13,由报警模块13发出警报。其中,常见的警报方式有以下几种:
(1)声音。通过声音给出语音报警是一种很自然的方式,在系统检测到驾驶人处于疲劳状态时,会发出“请勿疲劳驾驶”、“请注意安全”、“请先停车休息”等语音提示,或者是高响度的鸣声。比如,中国专利局申请号200720052274.0的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驾驶员疲劳检测装置,专利申请号91219769.2的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瞌睡报警器,专利申请号200610118362.6的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汽车安全报警器,专利申请号200510032689.7的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汽车音频设备中的防止疲劳驾驶设备及其方法,专利申请号200610012623.6的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疲劳驾驶状态监控装置及方法,专利申请号200810036347.6的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防疲劳驾驶装置及方法等等,都是采用语音提示作为一种默认的报警选择。
但是,对于语音报警的方式,一般的语音提醒强度太低,提醒的作用较弱。而大音量的蜂鸣声则对驾驶员的刺激过于强烈。而疲劳检测系统本身并不能做到100%的正确识别,在这种情况下,报警系统对驾驶员存在不可避免的干扰。
2、光信号。也有一些系统采用光信号进行提醒。申请号为200710012186.2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机动车防疲劳驾驶自动报警保护系统,其使用车灯双闪报警。又如申请号为94206386.4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机动车安全驾驶装置,其也可以使用了灯光警告信号来提醒驾驶员。
但是,光信号报警的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多使用于提醒周围的其它机动车辆注意(例如双闪信号),而针对驾驶员本身光信号报警,一般提醒作用并不大。而且在驾驶环境下,光信号还可能会影响到驾驶员的正常视线,对驾驶产生有负面作用的干扰。
3、电刺激信号。例如申请号200620012228.3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司机疲劳驾驶监测及反馈刺激仪,它通过采集驾驶人的脑电来测量驾驶人的疲劳状态,并通过采用电刺激的方式强化了提醒的效果。又如申请号91219769.2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瞌睡报警器,其使用接触片上的70V-120V电压来刺激人体,使司机驾驶车辆中虽困乏但不能打瞌睡。
虽然电刺激信号可以有效地达到报警和提醒作用,但是这种方式过于粗暴、强烈,对驾驶员的干扰太过直接,在实际情况下的适用性不好。
4、喷物理介质。例如申请号200720182982.6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驾驶员疲劳行车刺激装置,其可适时对驾驶员进行脉冲式的冷气喷吹,这种突发性的冷气刺激能使驾驶员头脑得到清醒,从而可避免倦困迷糊状态下开车的肇事发生。
与电刺激信号的报警方式相似,喷物理介质的报警方式也过于粗暴、强烈,不仅会对驾驶员产生干扰,而且具有刺激性的物理介质也可能会对驾驶人的身体造成伤害,因此同样在实际情况下的适用性不好。
综上所述,现有的疲劳检测系统,不仅对驾驶人的报警效果不好,而且容易对正常驾驶造成干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疲劳驾驶检测系统,以解决现有的疲劳检测不仅对驾驶人的报警效果不好,而且容易对正常驾驶造成干扰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疲劳驾驶检测方法,以解决现有的疲劳检测不仅对驾驶人的报警效果不好,而且容易对正常驾驶造成干扰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一种疲劳驾驶检测系统,包括传感模块、疲劳检测模块和穴位振动元件。传感模块用于采集驾驶人的实时状态信息。疲劳检测模块与传感模块相连,用于根据驾驶人的实时状态信息分析与判断驾驶人的疲劳状态。穴位振动元件与疲劳检测模块相连,用于当驾驶人处于疲劳状态时,在驾驶人的经络穴位位置产生振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庄力可;翁时锋;王敬军;郑勤余,未经庄力可;翁时锋;王敬军;郑勤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243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