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疲劳驾驶检测系统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24307.3 | 申请日: | 201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76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翁时锋;庄力可;宋立滨;柳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庄力可;翁时锋;王敬军;郑勤余 |
主分类号: | G08B21/06 | 分类号: | G08B21/06;G08B6/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315100 浙江省宁波市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疲劳 驾驶 检测 系统 方法 | ||
1.一种疲劳驾驶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传感模块,用于采集驾驶人的实时状态信息;
一疲劳检测模块,与该传感模块相连,用于根据驾驶人的实时状态信息分析与判断驾驶人的疲劳状态;
一穴位振动元件,与该疲劳检测模块相连,用于当该驾驶人处于疲劳状态时,在驾驶人的经络穴位位置产生振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疲劳驾驶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穴位振动元件包括一微型电机、一振动锤、一信号接收与运动控制单元、一电池以及一外壳,该微型电机分别与该振动锤及该信号接收与运动控制单元相连,该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该信号接收与运动控制单元及该外壳相连,且该微型电机、该振动锤、该信号接收与运动控制单元及该电池均设置在该外壳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疲劳驾驶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振动锤设置成偏心回转结构,用于在微型电机驱动下旋转,产生非对称离心力,并带动整个穴位振动元件振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疲劳驾驶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手套,该穴位振动元件固定在该手套上对应合谷穴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疲劳驾驶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疲劳检测模块通过无线信道与该穴位振动元件相连。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疲劳驾驶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疲劳检测模块根据一段时间内驾驶人眼睛闭合所占时间的百分率来判断驾驶人的疲劳状态,其具体依照以下公式:
其中,f为在一段时间内驾驶人眼睛闭合所占时间的百分率,t1为眼睛完全睁开到闭合20%的时间;t2为眼睛完全睁开到闭合80%的时间;t3为眼睛完全睁开到下一次睁开20%的时间;t4为眼睛完全睁开到下一次睁开80%的时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疲劳驾驶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当f>0.15时,该疲劳检测模块判定驾驶人处于疲劳状态。
8.一种疲劳驾驶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采集驾驶人的实时状态信息;
根据驾驶人的实时状态信息分析与判断驾驶人的疲劳状态;
当该驾驶人处于疲劳状态时,在驾驶人的经络穴位位置产生振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疲劳驾驶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该驾驶人处于疲劳状态时,在驾驶人的合谷穴位置产生振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疲劳驾驶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驾驶人的疲劳程度,调整振动的振幅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庄力可;翁时锋;王敬军;郑勤余,未经庄力可;翁时锋;王敬军;郑勤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2430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