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常化炉水冷辊耐热钢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13599.0 | 申请日: | 2010-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26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赵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晶瑜冶金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40 | 分类号: | C22C38/4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105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常化炉 水冷 耐热钢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常化炉水冷辊耐热钢材料,属于耐热钢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常化炉水冷辊主要用于不锈钢中厚板热处理炉中。该炉辊使用高镍、铬耐热钢材料,并长期处于高温(1200℃以上)输送中厚不锈钢板。由于工况条件恶劣,热强度要求高。辊身易形成结瘤等其他缺陷,导致辊子使用失效。所以该炉辊通常使用周期3~6个月就要换下进行清除结瘤。尤其在高温段的炉辊结瘤情况尤为特出,严重时只能更换新辊。
《钢铁厂工业炉设计参考资料》指出炉辊由于与钢板接触而在辊面粘附一层瘤状附着物被称为结瘤。结瘤会随着时间推移越结越厚,导致钢板通过结瘤的辊子时,在表面形成凹坑、麻点,严重影响钢板的质量。目前国内已采用了在辊面覆盖陶瓷层(二氧化锆,氧化铝)以隔开钢板表面氧化的微粒与辊面,使其不能向辊面扩散,不能产生牢固的附着层。采用这种方法以后,钢板表面质量得到显著的改善,压痕、麻点基本上不再出现,但覆盖陶瓷层的寿命很短,一般只有几个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在炉辊表面覆盖陶瓷层的方法虽然防止了结瘤的产生,但覆盖陶瓷层的制备工艺复杂,并且不耐冲击,易碎剥落,使用寿命较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材料ZG3Cr25Ni31Al3.5Y,既保证该材料的高温强度,同时可以减少或基本避免结瘤现象的产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常化炉水冷辊耐热钢材料,命名为ZG3Cr25Ni31Al3.5Y,所述耐热钢化学组成为:按重量份数计:
C 0.33~0.38 Cr 24~26
Ni 31~32.5 Al 3.3~3.87
Si 0.5~0.8 Y 0.02~0..04
Mn≤1.2
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P、S。
所述耐热钢化学组成中有大于零、小于等于1.2的Mn;单位为重量份。
所述S≤0.02,P≤0.02;单位为重量份。
组成耐热钢材料的各元素作用如下:
C含量增加,钢的硬度和强度也提高,但塑性和韧性随之下降;
Cr含量超过12%,使钢具有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和耐氧化性介质腐蚀作用,提高钢材的热强性;
Ni提高塑性及韧性,改善耐蚀性能,与铬联合使用,提高热强性;
Al在高温下生成镶嵌在晶界上的氧化铝微粒,镶嵌在晶界上的氧化铝具有极高的红硬性,不易和钢板氧化的微金属氧化物结合,能提高高温抗氧化性,耐H2S气体的腐蚀作用,固溶强化作用大,提高热强性,有促使石墨化倾向;
Si用作脱氧剂,有固熔强化作用,提高电阻率,降低磁滞损耗,改善磁导率,提高淬透性,抗回火性,对改善综合力学性能有利;
Y为稀土元素,能抑制钢材的高温催化;
Mn降低钢的下临界点,能明显提高钢的淬透性,有增加晶粒粗化和回火脆性的不利倾向;
P、S为钢材中的有害元素,在熔炼过程中尽量控制减少含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所有的耐热钢均在“过烧”的工况条件下使用,“过烧”明显的特征是:基体组织的晶粒粗大,晶界宽大,晶界富集低熔点硫、磷聚合物。由于“过烧”宽大晶界的存在,导致辊表面易积瘤,本发明中熔炼时首先控制S、P,同时加补铝元素,弥补“过烧”时晶界宽大的弊病,生成镶嵌在晶界上的氧化铝微粒。镶嵌在晶界上的氧化铝具有极高的红硬性,不易和钢板氧化的微金属氧化物结合,又与采用陶瓷层(氧化铝)机理作用相近,彻底解决了结瘤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按如下重量份数制备耐热钢材料:
C 0.33 Cr 24
Ni 31 Al 3.3
Si 0.5 Y 0.02
Mn≤1.2;
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P、S。
其中杂质S≤0.01、P≤0.02。
使用五个月后,未产生或很少产生结瘤现象。
实施例2
按如下重量份数制备耐热钢材料:
C 0.35 Cr 25
Ni 33 Al 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晶瑜冶金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晶瑜冶金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135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