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BiCMOS工艺中的PIN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04077.4 | 申请日: | 2010-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6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冬华;钱文生;胡君;周正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868 | 分类号: | H01L29/868;H01L29/06;H01L21/329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丁纪铁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bicmos 工艺 中的 pin 器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特别是涉及一种BiCMOS工艺中的PIN器件。
背景技术
现有BiCMOS工艺中的双极型晶体管(Bipolar Transistor)采用高掺杂的集电区埋层,以降低集电区电阻,采用高浓度高能量N型注入,连接集电区埋层,形成集电极引出端(collector pick-up)。集电区埋层上外延中低掺杂的集电区,在位P型掺杂的外延形成基区,然后N型重掺杂多晶硅构成发射极,最终完成Bipolar Transistor的制作。如图1所示,为现有BiCMOS工艺中的第一种PIN器件横截面结构示意图。现有第一种PIN器件包括:一N型区、一I型区和一P型区;所述N型区由N型埋层即所述集电区埋层组成,通过一N型重掺杂区即所示集电极引出端引出所述N型埋层电极;所述I型区由N型外延层组成;所述P型区由外基区注入区组成即由形成于所述N型外延层上的在位P型掺杂的外延层并进行外基区注入后形成,直接通过一金属接触引出所述P型区电极。现有第一种PIN器件的正向导通时的电流方向为垂直向下的方法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现有第一种PIN器件的缺点是需要占用较大的器件面积,且外延层的制作成本较高。
如图2所示,为现有BiCMOS工艺中的第二种PIN器件横截面结构示意图。现有第二种PIN器件包括:一N型区,由形成于有源区两侧的所述浅槽场氧即浅沟槽隔离底部的N型赝埋层组成,所述N型赝埋层和所述有源区相隔一横向距离,通过在所述N型赝埋层顶部的所述浅槽场氧中形成的深孔接触引出所述N型区;一I型区,是由形成于有源区中的N型集电极注入区组成,所述I型区的深度大于所述浅槽场氧底部的深度、且所述I型区的底部横向延伸进入所述有源区两侧的所述浅槽场氧底部并和所述N型赝埋层形成接触;一P型区,由形成于所述有源区表面上的掺有P型杂质的本征基区外延层即图2所示外基区注入区组成,和所述I型区相接触,通过在所述P型区上部形成的一金属接触引出所述P型区;最后通过金属连线实现器件的互连。现有第二种PIN器件的电流方向如图2中的箭头曲线所示,电流方向并不完全垂直,不仅和P型区到N型区间的纵向距离有关、还和P型区到N型区间的横向距离有关。如果从器件的版图结构上来看,器件的P型区域到N型区域的横向距离不一致,将会导致电流的不均匀。
如图3所示,为现有BiCMOS工艺中的第二种PIN器件俯视面结构示意图,现有第二种PIN器件的版图结构为矩形或正方形,其中有源区边界一、有源区边界二、N型赝埋层边界一、N型赝埋层边界二都为矩形或正方形结构。所述有源区边界一内部区域为形成有源区的区域,所述有源区边界一和所述有源区边界二之间的区域为形成浅槽场氧的区域;所述有源区边界二之外的区域为形成其它有源区或浅槽场氧的区域;所述N型赝埋层边界一和所述N型赝埋层边界二之间的区域为形成所述N型赝埋层之间的区域。其中圆圈a所示区域为矩形或正方形的四个边角区域处、圆圈b所示区域为矩形或正方形各侧边区域处,由图3可知,圆圈a所示区域处的N型区和P型区间距离大于圆圈b所示区域处的N型区和P型区间距离。所以图3所示的矩形或正方形的四个边角区域处的串联电阻要比四个侧边处的串联电阻大,这样会使得现有第二种PIN器件的正向导体电流在各个方向不均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BiCMOS工艺中的PIN器件,能有效地降低器件的串联电阻、提高器件的正向导通电流、能使器件的电流在各个方向上更均匀、提高器件的特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BiCMOS工艺中的PIN器件形成于P型硅衬底上,有源区通过浅槽场氧进行隔离,在俯视面上,所述PIN器件的版图结构为八边形、八边以上多变形、或圆形。在横截面上,所述PIN器件包括:
一N型区,由形成于有源区两侧的所述浅槽场氧底部的N型赝埋层组成,所述N型赝埋层和所述有源区相隔一横向距离,通过在所述N型赝埋层顶部的所述浅槽场氧中形成的深孔接触引出所述N型区。所述N型赝埋层是在所述浅槽场氧形成前在浅槽的底部进行离子注入形成,该离子注入的注入剂量为1e14cm-2~1e16cm-2、注入能量小于30KeV、注入杂质为磷或砷或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40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公交汽车发电机调节器
- 下一篇: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小球运动处理方法及系统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