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气再循环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01276.X | 申请日: | 201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32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汉斯-乌尔里希·施托伊雷尔;埃伯哈德·潘托;杰罗姆·热努瓦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贝洱两合公司;贝洱法兰西鲁法克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5/07 | 分类号: | F02M25/07;F01N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邓琪 |
地址: | 德国斯图加***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气 再循环 系统 | ||
1.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包括:一个内燃机(6),在一个分流点(11)分流且通过一个回流点(21)回流的废气和/或增压空气输送该内燃机;一个用于回流的废气和/或增压空气的热交换器(18,40,60),设于所述分流点(11)和所述回流点(21)之间;一个废气再循环阀(14),回流的废气和/或增压空气通过该阀调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再循环阀(14)连接于所述分流点(11)和所述热交换器(18,40,60)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18;40;60)配有一个分流阀(28,48,68),通过该分流阀,从所述分流点(11)分流且从热交换器(18)中流出的废气和/或增压空气,通过所述回流点(21)回流或通过一个分流支路(19)排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分流点(11)分流且从热交换器(18)中流出的废气和/或增压空气完全或部分的通过所述回流点(21)回流或通过所述分流支路(19)排出。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阀(28,48,68)与所述热交换器集成于一体。
5.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阀(48,68)设于所述热交换器(40,60)的出口处。
6.如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分流点(11)分流的废气和/或增压空气仅在一个方向上流经所述热交换器(4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支路(19)和所述再循环回路(20)连接于所述热交换器(18,40,60)的一端。
8.如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分流点(11)分流的废气和/或增压空气以相反的方向流经所述热交换器(60)。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支路(19)连接于所述热交换器的一端,该端与所述分流点(11)连通用于传输废气和/或增压空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再循环回路(20)连接于所述热交换器(18,40,60)两端的另一端。
11.如前面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一个背压阀(24)连接于所述分流点(11)的下游。
12.如前面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燃机(6)和所述分流点(11)之间设有另一个分流点(12),该另一个分流点(12)通过另一个废气再循环阀(17)与另一个回流点(22)连通,所述另一个回流点(22)设于所述回流点(21)和内燃机(6)之间。
13.如前面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点(21)和内燃机(6)之间还设有一个用于压缩废气和/或增压空气的压缩机(4),所述压缩机(4)由一个涡轮(7)驱动,所述涡轮(7)设于所述内燃机(6)和所述分流点(11)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4)和所述内燃机(6)之间还设有一个增压空气冷却器(5)。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一个柴油颗粒滤清器(9)连接于所述涡轮(7)的下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贝洱两合公司;贝洱法兰西鲁法克公司,未经贝洱两合公司;贝洱法兰西鲁法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127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