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马氏珍珠贝肉抗疲劳口服液的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00964.4 | 申请日: | 2010-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821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02 |
发明(设计)人: | 苗艳丽;王宏波;方富永;宋文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1/29 | 分类号: | A23L1/29;A23L1/33 |
代理公司: | 湛江市三强专利事务所 44203 | 代理人: | 庞爱英 |
地址: | 524088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马 珍珠贝 疲劳 口服液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马氏珍珠贝肉抗疲劳口服液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疲劳是现代社会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疲劳人群的比例正在不断扩大,许多人因为过度疲劳而处于亚健康状态,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抗拒疲劳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需要。尽快恢复体能,人们才能完成未来艰辛的工作和繁重的学习任务。服食具有抗疲劳作用的产品是实现上述目的的一个有效办法。
目前,国内很多学者进行过肽的抗疲劳效果试验。《中国公共卫生》2008年第二期报道,闫萍等采用自制的大豆小分子肽(相对分子质量300~700)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其抗疲劳作用。结果发现,高剂量组(9g/Kg.d)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明显延长而且具有耐的缺氧能力。并且高剂量组小鼠运动后血乳酸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降低,而且高剂量组的大鼠的血红细胞超氧歧化酶(SOD)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1]。根据目前我国抗疲劳保健食品的功能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若1项以上(含1项)运动实验和2项以上(含2项)生化指标为阳性,即可判断该受试物具有抗疲劳作用[2]。据此判断,大豆小分子肽具有一定抗疲劳作用。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报道,赵玉红等将鲢鱼副产物(鱼头、鱼皮、鱼骨)用水清洗,于120℃高压灭菌器中蒸煮30分钟,高速组织捣碎机匀浆,恒温干燥后脱脂,取适量加适量水调成溶液,用碱性蛋白酶Alcalase水解,得到分子量在1×102~105ku范围分子的鱼肽。经小白鼠试验证明,该鱼肽具有良好的抗疲劳作用[3]。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尚无抗疲劳口服液生产方法的报道。
马氏珍珠贝是我国海产珍珠养殖的主要贝类,近年人工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使马氏珍珠贝产量逐年提高。珍珠贝采珠后留下的贝肉富含蛋白质,目前除了少量鲜吃之外,主要用于加工成饲料、罐头、调味品等低附加值产品,使珍珠贝肉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马氏珍珠贝肉抗疲劳口服液生产方法,将马氏珍珠贝肉捣成浆状,经除腥、加热、酶解、冷却、浓缩、用无菌水稀释,加适量蔗糖及柠檬酸制成产品,达到提高了马氏珍珠贝肉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本发明将马氏珍珠贝肉捣成浆状,利用6号轻汽油萃取技术脱脂去除腥味后,加水搅拌成浑浊液,加热,用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先后酶解,冷却,离心取清液真空浓缩后,用无菌水稀释,加适量蔗糖及柠檬酸制成产品。
所述的原料除腥味是马氏珍珠贝肉通过高速组织捣碎机打5次,每次3min成为浆状后,加入4倍量的6号轻汽油萃取,室温,300r/min连续搅拌120min,以去除其中有腥味的物质,之后,4800r/min离心30min去除6号轻汽油,收集马氏珍珠贝肉浆,称质量备用。
所述的酶解是将除腥味后的浆状马氏珍珠贝肉按质量加5倍水搅拌成悬浮状后,加热至50℃,恒温,按浆状贝肉的质量,每克加入5000活力单位胰蛋白酶,300r/min连续搅拌240min后迅速升温至100℃,保持10min以灭活胰蛋白酶,得酶解液1。酶解液1冷却至55℃,恒温。然后在酶解液1中按浆状贝肉的质量,每克加入3000活力单位木瓜蛋白酶,300r/min连续搅拌180min后迅速升温至100℃,保持10min以灭活木瓜蛋白酶,得酶解液2。酶解液2冷却至55℃,恒温,然后在酶解液2中按浆状贝肉的质量,每克加入6000活力单位碱性蛋白酶,300r/min连续搅拌240min后迅速升温至100℃,保持10min以灭活碱性蛋白酶,得酶解液3。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突出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是:
1、以珍珠加工的下脚料马氏珍珠贝肉为主要原料批量生产抗疲劳口服液,制得的产品味道纯正,而且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产量大,成本低廉,经济效益高,动物试验结果表明,产品抗疲劳效果显著。
2、采用6号轻汽油萃取除腥味的技术能显著去除马氏珍珠贝肉的呈腥味物质,原料与萃取液容易分离,达到能批量生产的规模。
3、采用三酶复合水解能显著提高马氏珍珠贝肉蛋白质的水解度,产生更多的分支氨基酸和小肽,使产品品质显著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洋大学,未经广东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09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