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春柞蚕稚蚕期室内吊袋饲育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95133.8 | 申请日: | 201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67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仇家富;宫兴源;仇家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庄河市二道沟柞蚕原种场 |
主分类号: | A01K67/04 | 分类号: | A01K67/04 |
代理公司: | 大连一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33 | 代理人: | 郭丽华 |
地址: | 116409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柞蚕 稚蚕 室内 饲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柞蚕稚蚕期的饲育方法,特别是春柞蚕稚蚕期室内袋养方法。
背景技术室内养蚕是针对春柞蚕在野外放养,常常遭受低温霜冻,大风和虫鸟敌害的威胁,稚蚕期遗失率高(一般自然状态下的柞蚕,二龄前损失在50%以上),而导致柞蚕茧产量低的问题所采取的一项措施。根据柞蚕稚蚕的生理特点,室内饲育又采用了袋养技术,即把一面牛皮纸和另一面塑料薄膜制成的合成袋,利用塑料透明和保鲜牛皮纸排温透气的功能,把合成袋平放室内,人为地创造适合稚蚕生长发育的环境,使之达到高产、稳产。采用了合成袋室内饲养春柞蚕一龄小蚕。平均产量可提高30%,龄期经过缩短了4~5天(见《春柞蚕稚蚕合成袋室内饲育技术应用》《北方蚕业》2005年03期。)。但缺点是袋内潮湿度太大,蚕沙(蚕粪和吃剩的残枝败叶)导致袋内温湿度升高,利于细菌滋生,感染浓病,浓病的表现是在壮蚕期发作,造成柞蚕绝收。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利于管理,避免病害的春柞蚕稚蚕的室内吊袋饲育方法。
具体方法如下:
1、设立支架:在通风及光线条件良好的房屋内设立支架,该支架有竖直的立柱,最好高度在2-2.5米以方便操作。立柱上设有横梁,横梁之间设有横杆或铁丝,其间距以人工进去操作不受影响为宜,一般在一米宽。
2、室内消毒:采用32-36%福尔马林与水配制的消毒剂,并且福尔马林∶水=1∶5-7(重量比)。在室内温度26℃以上时喷洒上述消毒液,对室内进行消毒。封闭45-50小时即可使用。
3、环境消毒:对养蚕室外墙、人行道等采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喷洒。
4、种卵消毒:出蚕前1天用漂白粉水,即28-32%漂白粉∶水=1∶25-30(重量比),在20-22℃水温下对种卵浸泡3-5分钟,取出后,用清水洗涤3-5遍,直到脱净漂白粉为止。再用盐酸、福尔马林及水的混合液消毒。其重量比为盐酸∶32-36%福尔马林∶水=1∶1∶8-10浸泡30-35分钟,药液温度25-26℃。取出后用17-18℃清水洗脱药液2-3遍,放阴凉处晾干,即可拿到养蚕室进行装袋。
5、布置养蚕袋:取养蚕袋,该养蚕袋一面是聚乙烯塑料薄膜,另一面是牛皮纸两者缝合,袋的规格最好是长42cm、宽32cm,每单蛾1个袋(卵约300粒左右)。将上述各养蚕袋连接吊在上述搭好的支架上,确保两个袋的牛皮纸面相对,塑料面朝外,便于观察。最好每10平方米养蚕室设置400个养蚕袋。该养蚕室内设有取暖装置,最好采用砖彻炉子,其散热均匀。
6、收蚁:消毒后的种卵,第二天即可出蚕,出蚕时的室内温度在20-22℃。蚕出齐时,室内保持在23-25℃度,见眠蚕时,温度需要提高到27度,但不能超过28℃度,湿度在75%~80%。出蚕时将袋取下,袋口打开,将袋内放入少量的新鲜柞叶,然后将袋折叠后再吊在空中,防止稚蚕爬出袋外。
7、给叶喂养:每天早6-7点和晚6-7点各1次向袋内放入少量的新鲜柞叶,中间观察,哪个袋叶吃光,下次喂叶应适当增加叶量,反之减少叶量。见眠蚕时一定要少喂叶,避免柞叶捂眠蚕,防止染病。养蚕袋自然排潮。
8、放养:当稚蚕在室内饲育到7-8天后,见二眠起时要及时移到野外蚕场,把稚蚕放到柞树的上部,之后按照常规管理即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因为吊在空中饲养,稚蚕在袋内吃袋内上部的叶片,避免潮湿,蚕沙(蚕粪和吃剩的残枝败叶)留在袋的下方,避免了浓病感染,保证了稚蚕期生理所需,使其健康成长,增加保苗率,可提前摘茧7-10天,提高产量80%以上。
2、将稚蚕装在特制的袋中并吊在空中可节省室内空间,控制温度时,仅需少量的加热能源。
3、节省成本,养蚕袋使用后,第二年经过消毒可继续使用,从而节省成本。
4、操作简便,因在室内,放养人员不用上山,利于管理。
具体实施方式选择通风、光线条件好的房屋,室内立好支架,横梁高度为2.2米,横梁之间拉上铁丝,间距为1米。调整室内温度达到26℃时,用35%福尔马林和水按1∶6(重量比)配制的消毒液向室内均匀喷洒,封闭48小时进行消毒。同时对养蚕室外墙、人行道等喷洒生石灰进行消毒。出蚕前1天用漂白粉水,即30%漂白粉∶水=1∶28(重量比),在22℃水温下对种卵浸泡5分钟,取出后,用清水洗涤4遍脱净漂白粉。再用盐酸、福尔马林及水的混合液,其重量比为盐酸∶35%福尔马林∶水=1∶1∶9浸泡35分钟,药液温度25℃。取出后用18℃清水洗脱药液3遍,放阴凉处晾干,拿到养蚕室进行装袋。每个袋内装一个蛾,养蚕室每10平方米设400个养蚕袋。上述养蚕袋一面是0.03mm的聚乙烯塑料薄膜,另一面是80g牛皮纸,两者缝合,该袋的规格为长42cm、宽32cm。上述装有蛾的养蚕袋用夹子夹在支架的铁丝上,每两袋用一对夹子分别夹在袋两端,牛皮纸面相对,塑料面朝外。室内用砖彻炉子加热。消毒后的种卵,第二天即可出蚕,出蚕时的室内温度21℃。蚕出齐时,室内保持在25℃,见眠蚕时,温度需要提高到27℃,湿度75%~80%。出蚕时将袋取下,袋口打开,将袋内放入少量的新鲜柞叶,然后将袋折叠后用夹子吊在空中,防止稚蚕爬出袋外。每天早6点和晚6点各给1次叶。见眠时少喂叶,避免柞叶捂眠蚕,防止染病。当稚蚕在室内饲育到第8天后,见二眠起时及时移到野外蚕场,把蚕放到柞树的上部,之后按照常规管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庄河市二道沟柞蚕原种场,未经庄河市二道沟柞蚕原种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51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