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节能型车辆齿轮润滑油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93033.1 | 申请日: | 201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78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伏喜胜;糜莉萍;华秀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69/04 | 分类号: | C10M169/04;C10N30/10;C10N30/06;C10N30/12;C10N40/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刘东晖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型 车辆 齿轮 润滑油 组合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润滑油组合物,尤其是一种用于车辆齿轮传动系统所用节能型润滑油组合物,属于齿轮润滑油及润滑油添加剂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世界范围的石油短缺以及燃料价格的上涨,能源危机日趋严重,节能和环保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关注的主题之一。选用节能型润滑油可以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效果,使车辆变速器、驱动桥齿轮处于既有弹性流体动力润滑又有边界润滑的混合润滑状态,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车辆齿轮油用于各种车辆的传动部位,减少摩擦磨损,提高传动效率。添加节能减摩添加剂跨度较大的多级齿轮油具有优良的低温性能和适宜的高温性能,既能起到能量传递介质及润滑介质的双重作用,同时又减少低温变速的操作力,降低启动负荷,改进燃料经济性,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同时它还具有良好的热氧化安定性、高温耐久性、部件清净性的性能特点并且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
车辆齿轮油的节能效果与其所使用的基础油和添加剂密切相关。现有技术公开的车辆齿轮油产品节能效果不明显。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型车辆齿轮润滑油组合物,用于车辆的传动系统可以提高齿轮传动效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对润滑油组合物中的各基础油组分、添加剂组分进行精心选择,并对各组分油、各组分功能添加剂以及基础油与添加剂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同时把润滑油组合物的节能减摩性能、高低温性能、极压抗磨性能、防锈防腐性能、热氧化稳定性能、抗磨耐久性能及密封适应性能作为研究的重点,以期达到本发明的润滑油组合物满足车辆传动系统的润滑,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
本发明的节能型车辆齿轮润滑油组合物,它含有:(A)至少一种高粘度指数深精制矿物油,或聚烯烃合成油,或酯类合成油,或以上组分的任意组合物;和(B)至少一种粘度指数改进剂;(C)至少一种降凝剂;(D)至少一种含硫的极压添加剂;(E)至少一种含磷的抗磨添加剂;(F)至少一种金属减活添加剂;(G)至少一种防锈添加剂;(H)至少一种节能减摩剂。所说的(A)为高粘度指数深精制矿物油,或聚烯烃合成油,或酯类合成油,或以上组分的任意组合物,所说的润滑油组合物含(A)组分70~85wt%;所说的(B)为聚甲基丙烯酸酯,或低分子量聚异丁烯,或它们任意组合的混合物,所说的润滑油组合物含(B)组分5~20wt%;所说的(C)为聚甲基丙烯酸酯,或聚a-烯烃,或它们任意组合的混合物,所说的润滑油组合物含(C)组分0.1~2.0wt%;所说的(D)为硫化异丁烯,或烷基多硫化物,或它们任意组合的混合物,所说的润滑油组合物含(D)组分1.0~5.0wt%;所说的(E)为硫代磷酸酯或其胺盐,磷酸酯或其胺盐,亚磷酸酯或其胺盐,膦酸酯或其胺盐,或它们任意组合的混合物,所说的润滑油组合物含(E)组分0.1~2.0wt%;所说的(F)为苯骈三氮唑,或二烷基二硫代磷酸盐,或它们任意组合的混合物,所说的润滑油组合物含(F)组分0.01~1.0wt%;所说的(G)为脂肪酸酰胺,或丁二酰亚胺及其硼化物,或它们任意组合的混合物,所说的润滑油组合物含(G)组分0.01~1.00wt%;所说的(H)为硼化的脂肪酸酯,或烷基水杨酸盐,或有机钼盐,或它们任意组合的混合物,所说的润滑油组合物含(H)组分0.01~2.0wt%。
更进一步,本发明的节能型车辆齿轮润滑油组合物,它含有:(A)至少一种高粘度指数深精制矿物油,或聚烯烃合成油,或酯类合成油,或以上组分的任意组合物;和(B)至少一种粘度指数改进剂;(C)至少一种降凝剂;(D)至少一种含硫的极压添加剂;(E)至少一种含磷的抗磨添加剂;(F)至少一种金属减活添加剂;(G)至少一种防锈添加剂;(H)至少一种节能减摩剂。
其中所说的(A)是异构脱蜡加氢基础油,或聚a-烯烃合成油,或双酯类合成油,或多元醇酯合成油,或以上组分的任意组合物,所说的润滑油组合物,含(A)组分的适宜含量为70~85wt%;
(B)组分较适宜的是分子量500~5000的聚甲基丙烯酸酯,或分子量800~2000的聚异丁烯,或它们任意组合的混合物,组分(B)在润滑油组合物中的适宜含量为8~20wt%;
(C)组分较适宜的是聚甲基丙烯酸酯,或聚a-烯烃,或它们任意组合的混合物,组分(C)在润滑油组合物中的适宜含量为0.1~1.5wt%;
(D)组分较适宜的是硫化异丁烯,或叔丁基多硫化物,或它们任意组合的混合物,组分(D)在润滑油组合物中的适宜含量为1.0~4.5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30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