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绿茶制作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010291558.1 | 申请日: | 2010-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610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发明(设计)人: | 吴小钢;陆耿林;梁海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商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35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绿茶 制作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绿茶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绿茶属于不发酵的茶叶品种,其茶多酚氧化程度为零或接近于零。尽管绿茶形态自然,淡雅鲜爽,深受一些人群的喜爱,但绿茶略带的苦涩味,以及对人体胃肠的轻度刺激,一直是绿茶难以摆脱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保持绿茶优势特征的基础上,对原有绿茶加工工艺进行改进,制作出一种具有绿茶外观形态,茶汤更甘醇、口感更鲜爽,更适宜于不同生理特征人群饮用的绿茶新品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绿茶制作工艺,其步骤如下:
第一步,摊青:将鲜叶摊放7~10小时,以鲜叶变软,失水30%以上,散发青香为准,摊放厚度控制在2厘米以内;
第二步,摇青与抛青:采用制作乌龙茶的摇青机进行两次间隔期为3小时摇青与抛青,使鲜叶与竹篾筒、鲜叶与鲜叶之间发生相互摩擦,引起叶脉细胞轻度损伤,促进叶内物质的酶性氧化和梗叶间水份的均匀流动和散发;
第三步,杀青:采用40型滚筒杀青机,每小时24~26千克的投叶量,滚筒温度控制在150~180℃,杀青时间以除去青草气,散发出清香气为准;
第四步,轻揉:采用小型茶叶揉捻机,进行适当的轻揉,成条造型后摊放;
第五步,第一次理条:采用11槽理条机,以适当的投叶量理条,2.5~3.5分钟出机,出机后摊凉;
第六步,第二次理条:进一步成形理直,除去水分;
第七步,烘干:采用电风热烘机,翻烘至一定的香气和干度;
第八步,成品及储藏。
摇青与抛青的过程中每次投叶量应不超过7.5千克。
成品及储藏中成品应密封存放在避光、10℃的干燥的环境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按照本工艺制作的绿茶,有明显的花香,耐冲泡,可以部分地消减绿茶的苦涩味,同时降低饮后对人体胃肠的刺激。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采用的茶叶鲜叶为每年4月15日~5月15日采摘于浙江的高山鸠坑品种,并限于一芽一叶初展和一芽二叶成叶,进行7~10小时的晾青和抛青,然后用40型的滚筒杀青机(江西省婺源县江湾农机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6CST-40型滚筒杀青机)进行杀青后,然后再经过下列工艺轻揉-理条-烘干-成茶。
其详细的工艺程序如下:
1.摊青:将鲜叶摊放7~10小时,以鲜叶变软,失水30%以上,散发青香为准。摊放厚度控制在2厘米以内。
2.摇青与抛青:采用制作乌龙茶的摇青机进行两次间隔期为3小时摇青与抛青,使鲜叶与竹篾筒、鲜叶与鲜叶之间发生相互摩擦,引起叶脉细胞轻度损伤,促进叶内物质的酶性氧化和梗叶间水份的均匀流动和散发。
注意,每次投叶量应不超过7.5千克。两次的摇青与抛青即可以使茶青散发花香。
3.杀青:采用40型滚筒杀青机,每小时25千克左右的投叶量,滚筒温度控制在150~180℃杀青时间以除去青草气,散发出清香气为准。
4.轻揉:采用小型茶叶揉捻机,进行适当的轻揉,成条造型后摊放。
5.第一次理条:采用11槽理条机(江西省婺源县江湾农机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6CLZ-11槽振动理条机),以适当的投叶量(适当就是指里条时能正常工作,过多,过少都是不是合适的),3分钟左右出机,出机后摊凉。
6.第二次理条:进一步成形理直,除去水分。
7.烘干:采用电风热烘机,翻烘至一定的香气和干度。
8.成品及储藏:成品应密封存放在避光、10℃的干燥的环境中为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商大学,未经浙江工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15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